| |
|

《民族艺术》2018年第5期 总第144期
目 录
| 学人治学 |
|
|
层累与突破
——练春海艺术考古研究自述 |
练春海 |
|
| |
|
|
| 前沿论坛 |
|
|
| 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体系建构 |
王廷信 李制 |
|
| 未来的遗产和遗产的未来 |
麦夏兰 方李莉 文 关祎 译 |
|
| 民俗田野作业:让当地人说话 |
万建中 |
|
| |
|
|
| 中国民间文学前沿讲坛 |
|
|
神话与仪式
——以观察新疆洛浦博物馆氍毹为基础 |
段晴 |
|
| 《神话与仪式——以观察新疆洛浦博物馆氍毹为基础》问答、评议与讨论 |
程雪 段晴 等 |
|
| |
|
|
| 中国史诗学 |
|
|
| 史诗演述的常态与非常态:作为语境的前事件及其阐析 |
乌·纳钦 |
|
口头史诗的文本与语境
——以《玛纳斯》史诗的演述传统为例 |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
|
| 音像记录者在场对史诗演述语境影响 |
杨杰宏 |
|
| 傣族史诗的演述人与演述语境 |
屈永仙 |
|
| |
|
|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
|
| 情景式口述史:基于《阿诗玛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的方法论 |
巴胜超 |
|
| 从公开活用走向促进地区振兴: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 |
刘鑫 |
|
| |
|
|
| 艺术人类学 |
|
|
| 人类学、艺术和文化生产 |
〔英〕马鲁斯卡·斯瓦色克 撰 关晓辉 译 |
|
| 解读 “手工艺”的西方视域 |
占晓芳 |
|
| 民族志与原住民电影:相互融合的社会实践 |
杨云鬯 |
|
仪式艺术的文化边界与技艺传承
——广西贺街镇瑶族还盘王愿个案 |
邹宇灵 |
|
| |
|
|
| 艺术探索 |
|
|
艺术母题与主题学体系结构的分析
——以“隐逸”主题为例 |
赫云 李倍雷 |
|
| 中国传统音乐分类法的方法论转型及文化认同特征 |
杨民康 |
|
| 梅兰芳具身与非具身性戏曲传授实践的启示 |
邹元江 |
|
| |
|
|
| 发现异邦 |
|
|
神话的当代传承与国家的在场
——老挝民族族源神话调查 |
李斯颖 |
|
| |
|
|
| 学界资讯 |
|
|
| 2018年“壮族三月三”与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
卢纯 |
|
| |
|
|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 |
|
|
| “丝绸之路中外工匠文化交流研究”项目简介 |
潘天波 |
(封二) |
| “丝绸之路中外工匠文化交流研究”项目主持人潘天波简介 |
潘天波 |
(封三) |
| |
|
|
| 马头琴 |
萨切荣贵 供图 |
(封面) |
| 封面说明 马头琴简介 |
路广 萨切荣贵 |
| 生活艺术 佛山走马灯 |
徐艺乙供图 |
(封底) |
| 封底说明 佛山走马灯 |
徐艺乙 |
| 蒙古族史诗《格斯尔》等 |
乌·纳钦等 供图 |
(彩页)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