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艺术》2025年第2期 总第182期
目 录
学人治学 |
|
|
剧场、历史与民间:顾建国先生戏曲研究评述 |
廖明君 |
5 |
|
|
|
丝路艺术交流与文明互鉴研究 |
|
|
《丝路艺术交流与文明互鉴研究》专题主持人语 |
汪小洋 |
16 |
丝路侨易:概念、功能及其影响 |
潘天波 |
17 |
原境视域下丝路墓葬祆神歌舞图像的象征、营造与汉文化接受 |
王诗晓 |
27 |
|
|
|
新时代故事学研究 |
|
|
规训与解构:“梅香曲”反常规女性形象塑造的情境逻辑 |
董秀团 |
41 |
走出散体叙事:中国古代传说的本土参照系 |
朱佳艺 |
52 |
帝子传说群节日阐释体系释读
——以敦煌文献《杂抄》与日本传世文献《十节记》比较为中心 |
毕雪飞 |
66 |
|
|
|
文化研究 |
|
|
当西方博物学遭遇“中国悖论”
——兼述人类学家劳弗尔的汉学贡献 |
王海龙 |
79 |
非遗美学:审视民间艺术审美价值的新视角 |
季中扬 |
91 |
台时空与新兴民俗:大理“三月街”的数智演变 |
赵靓平 |
101 |
|
|
|
艺术人类学 |
|
|
从艺术到乡建:一种先锋性实践
——中国艺术乡建对话录 |
渠岩向丽 |
114 |
传统音乐的现代性何以实现
——傣族新年节仪式音乐新地方化框架的解释 |
董宸 |
126 |
从戏以演礼到戏以娱人:清代内廷演剧仪式性的确立与消解 |
冯文龙 |
140 |
礼乐的在地化实践:基于近代江南庙会戏乐的考察 |
汪湛穹 |
150 |
|
|
|
海外中国学研究 |
|
|
汉学家柯律格的中国艺术鉴赏术语跨文化诠释路径
——以《长物》中的“雅”“俗”为例 |
王琰 解昊川 |
158 |
|
|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 |
|
|
“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思想史研究”项目简介 |
孙晓霞 |
封二 |
“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思想史研究”项目主持人孙晓霞简介 |
孙晓霞 |
封三 |
|
|
|
青花岁寒三友仙人故事图带盖大梅瓶 |
桂林博物馆/供图 |
封面 |
封面说明 青花岁寒三友仙人故事图带盖大梅瓶 |
王莹莹 |
113 |
生活艺术“麒麟送子”纹铜帐钩 |
杨书娟/供图 |
封底 |
封底说明“麒麟送子”纹铜帐钩 |
杨书娟 |
78 |
封面、装帧设计 |
韦军 |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