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文化遗产》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学刊物《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2025年第4期目录
  作者:《文化遗产》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5-08-08 | 点击数:32
 

 

《文化遗产》2025年第4期
总第97期

目 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强国建设    
“热记忆”:文化遗产与历史的温度 高小康 1
非遗生态保护的中国探索 宋俊华 9
论非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与路 马知遥 常国毅 17
构建传承共同体:我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的多层次优化探析 刘洋 2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地方性知识的生成与重构
——以贵州“村超”为例
杨丹 35
非遗与清代中日文化交流
——以铜商和日本采铜为例
[日]松尾恒一著 梁青译 43
汉中石门摩崖《大开通》的书法美学探究 彭芃 52
     
“被场景化”的气氛与“梅党”全方位构作的制造美学
——以1930年梅兰芳访美为个案
邹元江 60
晚清民国江南“水路昆班”戏曲演出生态功能论 裴雪莱 68
清宫“串头本”的文本形制、文本渊源与武行角色考述 徐建国 77
郑振铎旧藏明抄本弹词《白蛇传》考辨 高慧智 85
新见《分金记》作者叶良表生平史料及其戏曲史意义 李越 93
     
故事诗学研究专题   100
本土之根与文明互鉴:范丹问佛故事的知识生产研究 漆凌云 101
民间故事“问答叙事”的象征与结构 李丽丹 109
蒙古族“求好运”故事的母题来源及主题演变 陈岗龙 117
     
上巳节与文人雅集传统的形成及流变 田蔚 125
台北藏稀见《鼠瘟宝卷》叙录及其价值 赵世昌 134
对话与互释:汉学家阿理克及《粗画解说》的编辑 徐晨蕾 唐娜 142
     
·代表性传承人·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孟树锋访谈 魏唯一 王栋 150
     
稿约   封三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上一条: ·《文化遗产》:2025年第1期目录
下一条: ·《文化遗产》:2025年第3期目录
   相关链接
·《文化遗产》:2025年第3期目录·《民俗研究》:2025年第4期目录
·第二十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5年年会在温州大学顺利举办·《民族艺术》:2025年第3期目录
·第二十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5年年会会议手册·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5-6月受理)
·《民俗研究》:2025年第3期目录·《民族艺术》:2025年第2期目录
·《文化遗产》:2025年第2期目录·《文化遗产》:2025年第1期目录
·《文化遗产》:2024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2024年第5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3-4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12月1日至2025年4月29日)
·华西民俗学论坛(2025)|“回向历史的民俗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蓉启幕·2025年中国重庆·丰都庙会举行
·《民族艺术》:2025年第1期目录·《民俗研究》:2025年第2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坚持尊重原则 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