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研究》2018年第2期(总第138期)
目 录
民俗学史 |
|
|
孙末楠的Folkways与燕大民俗学研究 |
岳永逸 |
5 |
语境与路径:“印度戏剧输入说”考论及其学术史意义 |
浦晗 |
15 |
《诗经》中的时间
——葛兰言的节日与历法研究 |
卢梦雅 |
26 |
|
|
|
农业遗产专题 |
|
|
19-20世纪江南田野景观变迁与文化生态 |
王建革 |
34 |
清代以来粤北排瑶林农景观的变迁 |
周 晴 宫清华 |
48 |
从“高地”到“低地”
——从“佐米亚”概念看清代云南边境的普洱茶贸易与族群互动 |
肖坤冰 |
57 |
洪水与水的控制
——亚洲季风灌溉技术的生态学意义及其局限性 |
[日]秋道智弥 著 吕雷宁 译 |
67 |
|
|
|
民间信仰 |
|
|
泰山与民族主义:一座象征国家的圣地 |
[美]达白安 著 刘晓 译 |
74 |
纸扎在中国宗教文化中的演变脉络探析 |
张小燕 |
80 |
袭旧与更新:近代经济变迁中的民间祭祀组织
——以杭州湾南岸地区为例 |
蒋宏达 |
89 |
私神信仰与公神信仰的流动:冀北的女性灵媒与女神信仰 |
张超 |
101 |
冲绳的辟邪俗信与文化 |
梁景之 |
112 |
|
|
|
民间艺术 |
|
|
论民歌“花儿”在松鸣岩区域的活态传承 |
戚晓萍 |
121 |
艺术性与神圣性
——太行山说书人的民俗认同研究 |
卫才华 |
129 |
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手艺人的身份实践
——基于黔中布依族蜡染的讨论 |
王明月 |
150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