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化遗产》2024年第4期
总第91期
目 录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强国建设 |
|
|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体论阐释 |
牛乐 |
1 |
| 浙江“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视域下的非遗名录优化路径思考 |
郝达 |
9 |
| 大调曲子在非遗名录中的归类问题研究 |
张杰 |
18 |
|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理论基础及修订建议 |
妥学进 |
28 |
| 微纪录片:“文化循环”中的非遗“活”传播 |
熊奇录 张坤 |
38 |
| 民间小戏二人台的跨区域文化认同及传承 |
张子华 |
46 |
| |
|
|
| 《懒云窝》散曲唱和考论 |
姚蓉 韩智卓 |
54 |
| 论“辰钩月”系列杂剧 |
邱洁娴 |
62 |
| 从内廷档案看雍正朝景山宫中女伶 |
张夏菁 |
71 |
|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的戏曲史料价值 |
吴欣雨 |
79 |
| 藏戏演员的艺术:西方表演理论凝视下的阿吉拉姆(下) |
[比]伊莎贝拉·亨利安-多茜 著 桑吉东智 译 |
87 |
| 黄梅戏抖音短视频的类型学考察 |
张婷婷 李文欣 |
95 |
| |
|
|
| 专栏卷首语 |
|
103 |
何为遗产?遗产何为?
——比较视野下的文化遗产认知与实践 |
段颖 |
104 |
| 本雅明关于遗产的价值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
赵晓梅 |
113 |
| 法国生态博物馆的创设缘由及其影响 |
胡小宇 |
120 |
| “跳巴当”与山地文明知识的流转 |
李正元 |
129 |
| |
|
|
| 势:华北乡村社会权力运作的一种阐释路径 |
张 磊 |
136 |
| 高校博物馆典藏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传统织品的人类学分析 |
马腾嶽 原媛 |
144 |
| |
|
|
| ·代表性传承人· |
|
|
| 珞巴族“阿巴达尼始祖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林东访谈 |
马宁 |
152 |
| |
|
|
| 稿约 |
|
封三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