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民族艺术》2020年第4期 总第155期
目 录
| 学界名家 |
|
|
| 跨学科研究的行与思 |
廖明君 |
5 |
| |
|
|
| 新时代故事学研究 |
|
|
| 从“故事流”到“类型丛”:中国故事学研究的术语生产与视角转向 |
康丽 |
19 |
| 抗疫传说与“文学治疗” |
夏敏 |
37 |
| “桃园结义”的故事多样性及其变异逻辑 |
肖羽彤 |
28 |
| |
|
|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
|
|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民俗艺术研究之嬗变 |
毛巧晖 |
47 |
| 传统工艺活态保护中的“身体”价值与“活态”空间 |
孙发成 |
55 |
| 民俗过程:概念、实践与反思 |
刘先福 |
64 |
| |
|
|
| 视觉人类学 |
|
|
| “金山梦”的现实空间——早期海外华人移民及流散群体影像志再读 |
邓启耀 |
72 |
| 村落影像志:从乡愁标本到乡建助力 |
朱靖江 |
89 |
| |
|
|
| 美术考古 |
|
|
| 中西视域中的数理美术史——艺术学的史前数理与现代、后现代数理 |
邢文 |
96 |
| 中国宗教美术考古的学科建设讨论 |
汪小洋 |
105 |
| |
|
|
| 艺术探索 |
|
|
| 民族艺术研究与艺术民族志书写——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十七 |
杨福泉 申波 金红 |
115 |
| 艺术流通及其价值转变 |
卢文超 |
126 |
| 戏曲剧种国家名录与疑难试释 |
傅谨 |
134 |
| 周文中“云南模式”在岭南的开放性实践——《岭南音乐文化阐释丛书》编者自述 |
周凯模 |
143 |
| 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原始艺术书写——莱昂哈德·亚当《原始艺术》导读 |
姜楠 李修建 |
152 |
| |
|
|
| 发现异邦 |
|
|
| 老挝傣仂族群赞哈演述中的仪式音声与信仰实践 |
李纬霖 |
160 |
| |
|
|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 |
|
|
| “马克思恩格斯艺术传播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项目简介 |
甘锋 |
封二 |
| “马克思恩格斯艺术传播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项目主持人甘锋简介 |
甘锋 |
封三 |
| |
|
|
| 苗族果哈 |
潘汁供图 |
封面 |
| 封面说明 苗族果哈 |
潘汁 |
104 |
| 生活艺术 黄杨木雕刻《苦恋》 |
徐艺乙供图 |
封底 |
| 封底说明 黄杨木雕刻《苦恋》 |
徐艺乙 |
159 |
| 壮族末伦 |
廖汉波 文 莫福校、农莉等 摄 |
彩页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