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刁统菊]多姓聚居与联姻关系
——华北村落的另一种形态
  作者:刁统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06 | 点击数:20495
 

成富哥的大儿子凤起,在涝坡水泥厂干工,女的是涝坡的,姓徐,也在那里打工,两人自谈,凤起先把女的领家里来了。女的娘家不知道,后来知道了,男的托人说,叫我和(段)修胜去,一人给一盒烟。我听说那边怪赛,觉着没把握,烟就没拆开,找的涝坡的民兵连长张同营,成了。女的那边觉着段家四边邻居都是田姓,最后找恁家俺大哥(田家族长田厚庵)当媒人,女子是恁表姐的婆婆姑的闺女嘛,这样就确保嫁过来以后不受大姓讹。这个其实也是成富哥的考虑[]

有些姓氏因为没有和田姓有直接的联姻关系,心里始终不踏实。杨福运老人,有一天他来到田厚庵家里闲聊,说杨家是偎田姓来的,关系一直处的挺好,他老爷还是田厚庵叔叔的干爷,等等。田厚庵也主动谈到与杨家的亲戚关系,他的叔伯侄子田传法的妻子就是杨福运的媳妇的娘家本家侄女,叔伯侄子田传启的妻子也与杨福运的丈人那里有亲戚。这关系虽然拐弯抹角,但是在没有直接联姻关系的前提下,还是非常为人们所看重的。田厚庵的妻子李桂云也说,以前杨福运大哥作买卖,有一次借钱给她帮了她一个大忙。杨福运在呆了大半天,结果他很高兴地走了,这是他唯一一次在田厚庵家里聊天。不到半年,杨福运就去世了。他的丧事因为一个儿子不知为何从中作梗差点办不下去。最后还是杨福运的大儿子杨传友了解情况以后,迅速来到田厚庵家里磕头,让他出面打圆场才算顺利办完丧事。田姓人认为,以后假如与杨家有矛盾,总得想想杨福运和田姓族长的谈话,千不讲,万不讲,要讲杨福运老人,因为人有见面之情,都在一个村里住,低头不见抬头见,不讲瞎子讲牌位

孙姓虽然在白庄算是大姓,但在红山峪是典型的单门独户。孙丙德知道自己的三个儿子都不争气,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在村里也不能独当一面。他因为吃亲家的气得病而死,临死前田传璋看望他,他说孙家是偎姓田的来的,我死了,孩子们不争气,替我多照顾,多教育,言差语错多担待。其实孙丙德与田姓是前后邻居,平常关系就不错。田家也曾经表示过两家就是多一个姓,意思两家关系如果不是有姓氏隔着,就是亲兄弟。田姓也没把孙姓当外人,前年,孙丙德的三儿子孙学起与妻子打闹,他岳父家来了一帮人要打架。田家知道后立即集合了一伙人去打圆场,怕孙学起吃亏。孙丙德死后,习惯上由本家帮忙,但是孙家在红山峪没有多少人,那就可以让邻村白庄的孙姓来帮忙,然而大部分田姓人主动过来帮忙的。的确孙、田两家关系特别好,甚至孙丙德的大闺女出嫁,都是田厚庵的妻子李桂云送亲。实际上,请这位老太太送亲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结交手段。

来看看田姓之外的姓氏。

高姓:

据说高姓从徐庄镇磨泉村迁来,高家的家谱我没有见到,在红山峪村没有家谱,到迁出地徐庄磨泉村去找也没有找到[]。与其他姓氏相比,高家人烟不旺,人口是红山峪十个姓氏中最少的,代代发三支,无论哪一代都只有排行老三的能够传下香火。前几年长子也有儿子了,在红山峪村这可以说是一个新闻,人们争相传播、庆贺。高姓在红山峪的坟头分布不在一处,八亩地(土地名)有4—5辈,团屿(土地名)有2辈,新坟有3辈,在世的有2辈。这样算起来,共有1112辈。根据红山峪村过去的结婚年龄,大约每20年就有一代人,高家来到红山峪约220年到240年,推算起来大约在清朝乾隆年间来到红山峪。

周姓:

红山峪的虽已成一周,但其实最初是不同的两支,一支从山亭镇岩底村开始经徐庄镇罗子湾村辗转来到红山峪村混穷。其中一个给田家放羊的小伙子相貌堂堂且安分守己。田家看中了他的品貌,把闺女嫁给他,并赔送20亩地,从此周姓就在此安家落户了。这一支目前已经繁衍7代了。另一支据说原姓欧或邹,从徐庄乡柳泉迁来此地,也是混穷。为了能够长期在此村立足,转而投靠周姓,改姓为周,现在有5代,也曾与田姓联姻。

王姓:

笔者先前曾说过,村里有二王。其中一支王姓家谱上写着后石湾王,从半湖乡焦山头村混穷来的时候,便投奔丈人家田姓而来,这一支共有6代。另一支也是偎丈人家周家来此地混穷,有两家人,共三代,第一代的老太太于2004年年初去世。

巩姓:

巩姓从东凫山乡马头村混穷而来,先投奔邻村大洼村巩姓,而后渐渐迁入到红山峪,至今有6代人。巩姓来到以后也是不断与外姓联姻,譬如田姓、段姓。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乌丙安]中国北方麦黍文化论证
下一条: ·[吉国秀]婚姻支付变迁与姻亲秩序谋划
   相关链接
·[张兴宇]从梅花拳“拜师礼”看近现代华北村落中的礼俗互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