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杨冬燕](白马)藏族信仰习俗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杨冬燕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04 | 点击数:73524
 
4.康达更波(khang dag rgan po,意即房后老人)即树林神。无论是平武、南坪,还是文县,凡(白马)藏族居住的村庄,不管村庄大小、村里人口多少,其寨后不远处都留有一片千年万代不能砍伐的松树林或灌木丛。全体村民自觉保护,互相监督,十分尊崇这片树林。全体村民视这片树林为村寨保护神,认为护好祭好这片树林,村寨就会安宁,就不会发生灾害,不发生偷盗。人们将这片树林看成是全体村民团结和睦的标志,村寨兴盛富裕的象征。一般在冬闲时择吉日集体祭祀树林神。祭祀树林神的地点,就在该树林前或树林中。除冬天全体村民择日集体祭拜外,也可随时以家庭为单位祭拜。如孩子病了,家人身体不适,丢失财产等,都有人在此祭拜。家庭或家族祭祀所用牺牲,按其自家发生事情的大小而定,分别为雄性羊、猪、鸡等。集体祭祀所用牺牲则是宰杀的雄性羊或猪。集体祭祀时,有专们的祭司,由“贝木”或“道拜”或懂行的普通村民来担当此任。家庭祭祀按其家境,富者请专门祭司,贫者则请普通村民或祭祀人自己完成。当地有句俗语:“只要话儿说得明,母鸡也能敬得神。”这说明祭祀人只要将自己所要说的事一五一十地说清楚,神也是会接受的。但用母鸡敬神的例子确实还没有过。解放前村民不准牲畜践踏这片树林,人也不能在此随意大小便。从解放至今,这一片片小树林仍然没人去砍伐。当然随着人们觉悟的提高,祭祀的次数越来越少。解放后集体祭祀的次数几乎是寥寥无几,但是以家庭、家族为单位祭祀的现象仍然存在。
5.热拉(ri lha)即山神。在(白马)藏区,每个村寨都有一位全村人崇拜的山神,也有几个村寨同姓人崇拜的山神,如文县铁楼藏族乡的入贡山、中岭山、立志山、麦贡山四村人都姓班,他们就崇拜山神“则叟毕丁”(rtse gsum spun bdun),即三峰七兄弟。除此之外, 这些班氏村寨又都有各自的山神。平武县的“也世莱买”,汉语称“白马老爷”,也是数村祭拜的山神(位于今(白马)藏族乡政府以西五华里的达布河与羊峒河交汇的石岗)。神山远看好似乱石磊起似的,相对高约六十米,顶上长了些小松树。由于人们经常来此祭祀,树枝头上挂了许多红、黄、蓝、绿等色的布条。布条由于风吹雨淋日晒,颜色都已变得陈旧。林中平地上依稀可见祭祀过后的纸灰、柏香及鸡毛等物。据民间传说,“也世莱买”是文县的神仙,一次他到峨眉山办事,途经平武县牙汝村(罗通坝)时,忽然天降暴雨,河水陡涨,山崩地陷。据说神仙路经每站的时间是有规定的,他为了拯救当地的(白马)藏族,耽误了赶路的时间,于是化成一座高山。(白马)藏族对此山十分崇敬,视为他们的保护神,每三年大祭一次。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分三次祭此山神。文县、南坪(白马)藏族村寨也在同样的时间三次祭祀各自的山神。若遇久旱不雨,则全村男人由头人指挥,备好干粮,敲锣打鼓,列队走到神山前。神山海拔均在三千米左右。村民们在神山前的树林里安营露宿。在贝木或道拜巫师的主持下,人们虔诚地站立于神山前。紧锣密鼓,贝木或道拜巫师背靠神山,面对村民,站立着。大约过一个时辰,巫师就会不由自主地均匀地抖动起来,这时似乎山神已附体,他成了神的代言人。站着的村民们在山前整齐地呼喊“噢,查席!”(char phyin)意即“请给雨”。这时巫师已抖得精疲力竭,时而挪步跳起,时而又抖动。村民们自觉保护巫师的安全。待到巫师伸手向村民要木卦时,村民们意识到“神山”有话要告诉大家,于是不约而同地齐跪于神山的代言人——巫师前,其中有一威望较高的人尽快将木卦(图四)递给巫师。巫师口里喊到“呕嗨!”将木卦打在地上。这时巫师只管打卦,村民中的一老者主持要卦。据说卦有八八六十四卦。卦都扣在地上,叫阴卦,阴中保佑;仰起为阳卦,阳卦欢喜;一扣一仰,叫上卦,意为上上得喜。还有立卦及其他许多卦。当老者说要阳卦,巫师连续扔下三次均是阳卦时,打卦即终止。巫师告诉大家下雨的日期后,村民才回家。(白马)藏族祭山神求雨、还愿均是自西向东呼唤山神的名称。
  祭山神的赞词是:
 
  gnam sa ra mi vbral gyi
  天与地不分离,
  gnam vkhor lo rtsibs brgyad
  天像八辐法轮,
  sa pad ma vdab brgyad
  地似八瓣莲花。
  gnam mgo yar bltas
  天头朝上,
  sa mgo thur bltas
  地头朝下。
  gnam dgung sngon rgyal po red
  蓝天是上苍,
  klu gyu vbrug sngon po red
  地下是青龙。
  gnam mkhvi lha zlos dgos
  天上天神诵咒,
  lha res gsol bzhes vgrig vgrig
  应给诸神敬献食物;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巴莫曲布嫫]语言的魔力:凉山彝族咒经的意义指归
下一条: ·[薛羽]邂逅神田古本祭
   相关链接
·[毕雪飞]寄寓神威:日本八幡信仰的多重面相·[祝秀丽]香骨生芳兰:浙江省海盐县秦兰传说浅析
·[朱韵伊]主体性与物质性:民间信仰研究的范式转变与路径拓展·[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
·[张影 邬晓东]先秦两汉上巳祓禊习俗的文化变迁与美好愿景·[张雅棉]女性庙事实践与信仰空间构建
·[喻博煊]成为“侨仙”:黄大仙信仰的海外传播与在地化·[俞明雅]钱塘江潮患与治潮先贤的再发明
·[尹凤仪]汉将庙厌镇霸王潮的传说与信仰·[杨宇]当代泰山香社及进香习俗研究
·[闫冬]茶灯、龙灯、鼟锣:铜仁万山春节习俗的共有家园构筑·[许瑞娟 陈亚楠]跨越边界的纽带:“那伽-龙王”信仰在南亚-东南亚-东亚 连结区域的文明互鉴与共同体形塑
·[徐永安]云南沧源县佤族猎头习俗记忆调查·[谢景雯]泰山斗母宫的历史变迁与世俗化
·[夏磊]彝族土主信仰调查研究·[席辉]民间信仰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
·[吴小丽 林晓彤]敬惜字纸的文化传承与影响·[王子蔚]水患、信仰与民俗:永定河三家店村的历史逻辑与文化建构
·[王雅静]八仙信仰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接受与变异·[王小萌]煤业兴衰与窑神信仰:京西煤炭资源对地方社会生活的塑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