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杨冬燕](白马)藏族信仰习俗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杨冬燕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04 | 点击数:60020
 
(三)朝格神信仰
(白马)藏族山寨大都有木刻面具,当地汉族人称其为鬼面子、脸壳子,而(白马)藏族人则称为“朝格”(sprul rgan),意为变幻男相。朝格包括朝姆(sprul mo),意为变幻女相,还有“哲”(sprel),意指猴子、小丑。文县、南坪等地的(白马)藏族村寨,每村面具5~6个不等,由“会首”(注:一年一度组织朝格活动及保管朝格面具的家庭或人。)统一保管。而平武(白马)藏族村寨,几乎大部分人家都有面具,一年四季挂在门的左右侧,每到正月初六才被聚到一起,用于驱邪逐鬼的跳神。朝格神属于寨神的范畴,其地位略高于祖先神。舞时数人反穿皮袄,戴上面具,舞者的下鄂、脖子都要抹上黑锅灰,不能让人认出舞者。舞者只要戴上面具,便是神的代言人。舞者全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他们左手持剑,剑尖朝上,右手拿牦牛尾,在锣鼓钹钗的伴奏下,迈着憨实的脚步,动作简单、古朴,多重复。跳到了任何一家,这家都要以酒肉盛情款待舞者即朝格师和随行人员。各家都要提前在香炉中点上蜡烛。当朝格师走到某家门口时,主人要点燃大把柏枝,在门槛上熏绕数次,再把朝格师迎入家中,这样,一年的邪气、晦气将被逐出,来年的福运已被朝格师带进家中。各户按自己家境的好坏,赏朝格师白面馍2~4个、肉食2~5斤、酒5~10斤等。有的家庭生了小孩或几天,或满月,或周岁,适逢朝格师进屋,更为大吉大利。家人会将小孩礼节性地送给朝格师,意为自当日起朝格神便是小孩的保护神,并会一直保佑到12周岁(满一轮属相)。东家还要给第一个男相面具和第一个女相面具挂红(一至三尺不等,红色、黄色和绿色的布匹或绸缎均可),并要亲自缝在朝格面具的后脑勺上,还要让所有的朝格师依次抱一下孩子。当孩子再次到了领头的朝格师的手中时,他要说几句吉言,并给孩子起一个吉祥的名字。当这个孩子长到12周岁后,东家并不专门举行答谢宴会,而仍然选择当年朝格师进家门的日子,准备丰盛的菜肴蜜酒等食品,并宰一只羊或两只鸡,由巫师在其祖先神位前祭祀。最后东家要款待朝格师和巫师,并要给朝格面具挂红,家境好的给所有的朝格面具挂红。如家境差,就只给男、女面具的第一个挂红。孩子要跪在朝格师前叩头,以谢保佑之恩。(白马)藏族的朝格神究竟始于何时,源于何地,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材料,很难说清。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样的信仰习俗是非常古老的,它很可能是一种巫舞。巫舞是从原始祭祀舞蹈发展而来的。最初的(白马)藏族初民对神奇的自然力和自然现象无法理解,总认为是神鬼的作用,因而他们就戴上假面具,作为神的代言人,为民禳灾除邪。起初很可能是巫师戴着面具进行祭祀,久而久之这种别具风格的祭祀方式广泛地被老百姓采纳,形成了一种流行民间的自娱性的原始宗教舞蹈。关于朝格师信仰,在此不作大篇幅的讨论,详细论述参见班运翔的《(白马)藏族朝格仪式研究》一文。
(四)杨氏爷信仰
文县白马河流域的(白马)藏族村寨普遍信仰杨氏爷神。杨氏爷不是专门的巫师,均由个别村民兼职。杨氏爷巫师没有经典、咒语、法器和专门的服装。只要他在自己家里或别人家里时,小偷是不敢光顾的。即使夜晚他睡着了,小偷进屋他也能知道,并将其抓住或赶跑。如遇恶鬼,他也决不会放过的。在遇到贼人和恶鬼时,他的身体会均匀地抖动起来,他随手拿起棍子在房间里乱倒腾,最后跳着出门口,直到把贼或鬼逐出村外,他的抖动也马上停止。他的抖动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仪式、程序,没有固定的时间,随意性很强。杨氏爷“继子”(注:指杨氏爷神的代言人(也指继承人)。)都是男的。谁想成为杨氏爷,就择吉日,抓一只公鸡,在天黑后到已是杨氏爷的巫师那里。来人面向祖先神位,两腿叉开一尺左右,将公鸡抱在怀里,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只虔诚地想着杨氏爷,不敲锣打鼓。杨氏爷巫师在其背后拉长调子大声说:“杨氏爷,杨将军,骑白马,驾黑云,杨氏继子打着抖人哩,杨氏继子打着抖人哩,将起。”同时双手把站立着的人推一下。这个仪式叫作“抓继子”,意即找继承的人。过上一至两个时辰,是继子,就会双腿均匀地抖动起来,一直到跳起来在鸡脖上咬一口,并用双手将鸡头揪断。从此这人就成了继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继子。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参加抓继子的三个人中,只一个人成了新的继子,另两个人腿子刚抖动一至二分钟又突然终止,反反复复,根本不成功。抓继子仪式结束后,将鸡肉煮好,让在场的人都尝上一点。(白马)藏区为何有这种巫术呢?这还得从一个传说说起。从前在(白马)藏区有一个很有学识的人,姓杨,名不详,人们习惯地称他为杨氏爷。一次他走访亲戚,途中投宿一家旅馆。当夜两个盗贼把他打昏后,不仅掠走了他所有的盘缠,还将他的舌头也割掉了,第二天他也就含恨而死。据说从此他变成了神,并附在人即继子身上,专门惩治盗贼。另外,现今(白马)藏族居住区域是古代氐人的活动区,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笔者在前面也提到过。氐族人的仇池国、阴平国、武兴国等政权都是杨姓者所建,莫非杨氏爷信仰与其有关?这里仅提出想法,不作详述。杨氏爷继子一旦发现盗贼恶鬼等,便会马上全身抖动,跳跃着,拿起棍子把盗贼和恶鬼赶跑。在文县一带,每个(白马)藏族村寨都有十来个年轻的继子,也有个别年老的。
杨氏爷神巫的代言人即继子在(白马)藏族村寨极为多见。继子在进入幻迷状态前,双目紧闭,全身放松,思想集中。约摸一个时辰,继子逐渐地全身均匀颤抖,牙关紧咬,嘴角充满泡沫,接着双脚高跳。继子力求镇静下来,但已不能自己。他身体高度痉挛,拿起棍子或刀一阵乱舞,最后冲出房门,把盗贼游鬼等驱走。幻迷结束后,继子眼睛翻白,口吐白沫,精疲力竭地躺在地上。这与当地窜老爷时的幻迷状态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窜老爷的幻迷是代言人将神的话传谕人们。这同藏族苯教的神巫幻迷是一致的,程序和内容也大致相同,只是西藏早期的神巫幻迷有专门的神衣、神冠,并且神巫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白马)藏区的神巫均由普通的劳动者兼任,没有什么特殊的社会地位。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巴莫曲布嫫]语言的魔力:凉山彝族咒经的意义指归
下一条: ·[薛羽]邂逅神田古本祭
   相关链接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朱钧 朱敏]论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的概念发生
·[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张结伟]试论《猗觉寮杂记》中的民间习俗
·[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叶玮琪]唯有天太拜魔王:清代京西慈善寺魔王信仰中的“旗人记忆”
·[杨丽云 刘玉珍 秦婕]苏元春与抢花炮习俗之间关系研究·[闫建微]冀南地区十八村奶奶信仰与姻亲关系研究
·[徐进]琅琊祭海节的原真性问题探讨·[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吴秋林]藏佛刻:符号化生存的智慧和精神·[韦成]桂西北民间禁忌文化的实践逻辑与乡村社会秩序建构研究
·[王晓鸣]浅谈节气习俗特点·[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
·[王仁之]泰山商铺的民俗存留与新变·[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