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施爱东]洪长泰的《到民间去》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11-26 | 点击数:8733
 

 

许多人把《到民间去》视为民俗学或民间文学学术史,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如果用前一视角衡量,我们发现洪长泰遗漏了许多历史事件、忽略了许多因果联系、对文本的解读也欠全面仔细;但如果用后一视角衡量,我们不得不承认,洪长泰的论述是充分有力、扎实可靠的。
历史就像一个万花筒。同样的一堆史料,每转换一个角度,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有些角度可以构成很绚丽的画面,而有些角度只能呈现一堆杂乱的碎片。
洪长泰的目的是:考察20世纪早期知识分子如何在传统学术版图之外发现了民间文学,又如何阐释民间文学的文化地位。进而推出其核心论点:“中国知识分子正是通过研究民间文学,乃至民间文化,才发现了民众的重要性,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他们自己。”从而说明:“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运动的意义,不完全在于它把民间文学的研究纳入了学院式的正轨,更在于它对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的深刻思想影响。”
基于这一目的,洪长泰对“孟姜女故事研究”的考察就毋需采用追根溯源的方法,更毋需全方位的文本解读,他可以用最精简的方式,集中阐述顾颉刚是如何通过其出色的研究工作,说明“任何一种传说都有一个核心,围绕这个核心逐渐形成了传说的基本内容。这个核心就是民众的想象和真实情感所在。”
 
 
 
[美]洪长泰著,董晓萍译《到民间去——1918-1937年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运动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
本文原刊于《民俗研究》2007年03期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条: ·[施爱东]韩森的《变迁之神》
下一条: ·[施爱东]《发须爪》与“寄灵物”
   相关链接
·[韩健豪]礼俗互动视域下南朝蒋侯神信仰考论·[郭丽君]从口耳相传到银幕呈现:民间故事影视化改编的多维审视
·[关志和 李明政 关伟铭]“ 同源异脉”中探索非遗门类的“俗”与”舞”:“ 香山醉龙”再认识·[高艳芳]文旅融合背景下民间传说功能转向的表现、动因与路径
·[高晓晗]明清时期畿南地区祀神场域中的官民互动[]·[高睿涵]仪式与认同:泰山王母池蟠桃庙会的叙事表达
·[冯佳澜]秦始皇赶山鞭传说的空间诗学:基于地方性叙事理论视角下的赶山鞭传说·[段微]“喝汤吗”:“海龟汤”民间游戏的叙事策略与互动解谜机制探究
·[丁玉蓉]从"蛇妖"到"新女性":白蛇传说的民间叙事流变与文化记忆重构·[翟笑轩]自然景观与民间传说的动态共生
·[戴昕颖]民间俗文中 “去神圣化”的宗教符号·[程冰]观众视角下民间故事的跨媒介讲述及意义再生产
·[陈姵瑄]江南“祈财类民间宝卷”故事主角的神人属性及其叙事特点·[陈科锦]文旅融合背景下濒危民间信俗类非遗的创造性转化
·[柴书毓]晋南村落民间“社”组织公共性研究·[曾锦威]从猪八戒背媳妇的故事流变看文学经典的再民间化
·[比拉力·加拉力]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民间技艺传承研究·[包海青]演述与回应:蒙古族叙事民歌的口头文本动态生成机制研究
·第二十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5年年会在温州大学顺利举办·第二十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5年年会会议手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