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晋南村落民间“社”组织公共性研究
柴书毓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 “社”组织是在农耕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本土性的民间社会组织。公共性建构是晋南地区民间“社”组织实践及运行的重要表征,也是其参与村落社会治理的方式和价值所在。通过对晋南村落的田野考察发现:“社”组织的公共性建构包含共享性、共建性、共治性和共识性四个面向,涉及公共空间、公共事务、公共规则和公共精神四个方面。“社”组织公共性建构的内在机制包括其文化内生性、集体认同感、社会交往互动和共同规范准则。这些机制的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社”组织的公共性,使其成为文化传承和社会治理的共同体。在日趋原子化的村落社会,民间“社”组织的公共性建构对于实现现代乡土社会的团结和凝聚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也可为新时期文明实践中传统智慧的承继及双创转化提供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社”组织;公共性;社会治理;晋南地区;乡土社会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