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赵云芳:《民俗学视野中的<红楼梦>》
  作者:赵云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1-13 | 点击数:5883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原生态民俗在《红楼梦》中的解构与重建

  第一节 不写之写,暗中制约——“穿天节”与“上巳节”
  第二节 对应错位,移花接木——“芒种节”与“花朝节”
  第三节 创设情境,氛围烘托——“清明节”与“七夕节”

  第二章 民俗意象原型在人物形象中的构成

  第一节 人物服饰色彩中民俗意象原型的营构
  一 薛宝钗服饰中的黄色意象原型
  二 贾宝玉服饰中的红色意象原型
  三 贾宝玉与王熙凤服饰中的“百蝶穿花”意象原型
  第二节 人物形象气质中民俗意象原型的营构
  一 林黛玉形象中的“仙女”意象原型
  二 贾宝玉形象中的“玉人”意象原型
  第三节 人物姓名中民俗意象原型的营构
  一 林黛玉姓名中的“草”“木”意象
  二 薛宝钗姓名中的“钗”“雪”意象
  三 贾宝玉姓名中的“玉”“石”意象
  四 王熙凤姓名中的“凤凰”意象

  第三章 《红楼梦》中口承民俗的介入

  第一节 直接嵌入——谚语、歇后语
  一 俗谚在《红楼梦》中的嵌入方式
  二 《红楼梦》中俗谚的叙事功能
  第二节 体裁利用——谜语
  一 《红楼梦》对民间谜语体裁的借鉴和利用
  二 《红楼梦》谜语的民俗解读
  第三节 题材利用——以补天神话为例
  一 衍生——作者对补天神话的曲解和误读
  二 开掘——“女性本位”——作者的“女娲情结”
  第四节 原型的借用与再造
  一 王熙凤与民间故事中的“巧媳妇”
  二 林黛玉与民间故事中的“龙女报恩”
  三 贾宝玉与民间故事中的“怪孩子”

  第四章 以民俗纠葛建构的情节冲突

  第一节 信仰民俗与情节预设
  一 佛教信仰与《红楼梦》的情节预设
  二 道教信仰与《红楼梦》的情节预设
  三 传统民俗文化心理与《红楼梦》的情节预设
  第二节 节俗效应与情节强化
  第三节 游艺民俗与情节渲染
  一 风筝放走人晦气
  二 斗草引出石榴裙
  三 闺中“抓子儿”赢“瓜子”
  四 “拇战”酒桌助豪情
  五 “花名”占出人命运
  六 “点戏”暗喻家衰败

  结语

  参考文献

 


继续浏览:1 | 2 |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田素庆:《"原生态"的幻象: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剑川石宝山歌会研究 》
下一条: ·[法]帕翠希娅·西安伯里:《首饰的秘密》
   相关链接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致辞·[王均霞]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视野中的本土女性民俗学研究
·[王京]对中国民俗学学派建设的几点思考·[刁统菊]“田野作业”概念的发展史
·[朱梁灏]民俗学的日常生活转向与批判的日常生活研究述论·[张一帆]虚拟空间中的民俗:新媒体语境下民俗传播特征与知识再生产
·[张淇源]媒介养老:一种宗族养老传统的理论路径与可能·[余玮]“物”与民俗学史叙述
·[叶玮琪]实践民俗学视野下风俗教化的变迁与回顾·[王午琦]数字时代神话日常化重构与民俗学回应
·[王锐林]积极的规训者·[王琪]朝向当下的乡村民俗学研究
·[田书宇]百姓日用即道:王艮的日常生活思想及其民俗学意义·[唐璐璐]“在民间”:中国民俗学的“位置”回归
·[谭昱芊]论五来重“佛教民俗学”的思想脉络·[宋海玉]形式与宣读:民俗学“挪用”现象的省思与检视
·[宋博文]数字时代的非遗研究刍议·[邵卉芳]民俗学的担当:学科教师如何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邵凤丽]活态文本与文化实践:民俗学视域下家谱的双重属性·[彭牧]现代性的他者、文化身份与美国民俗学的知识生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