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刺绣非遗生产性保护中的文化协商与女性主体赋权
周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摘 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刺绣类非遗项目正日益成为少数民族女性参与社会实践、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增收的重要载体。在非遗保护政策的制度引导与市场机制的的嵌入下,少数民族女性传承群体通过技艺资源整合、组织化运营、在地品牌发展等,形成了以技术赋权与身份赋权为导向的发展路径。以“青绣”与侗绣为代表的典型案例进一步说明少数民族女性传承群体通过技艺创新、价值判断与身份重构,在文化传统、经济利益与主体认同之间展开复杂协商,推动自身主体性的建构。这一过程中,创意赋权、经济赋权、文化赋权、家庭赋权与社会赋权等多重机制协同发力,共同推动女性主体性的生成与巩固。这种参与式实践让刺绣从日常技艺走向文化创意,从非遗传承实践走向区域发展引擎,不仅增强了非遗的存续力与可见度,也重塑了少数民族女性的社会身份与文化话语权,进一步彰显了非遗在推动性别平等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技艺;乡村振兴;性别平等;可持续发展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