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锡诚先生在家中接受采访
访谈时间:2017年2月17日
访谈地点:北京刘锡诚寓所
采访人:王雪
受访人:刘锡诚
文字整理:王雪
王雪(以下简称王):刘老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今天我们主要谈谈您的人生经历。
刘锡诚(以下简称刘):谈——!尽管谈。
一、小小农民刘锡诚(1935—1953)
背景:1935年2月21日(阴历正月十八)刘锡诚出生于山东昌乐县朱刘镇郑王庄。父亲是农民,有一定文化,可以读书识字。在战乱和夜盲症的困扰中刘锡诚完成了小学和中学学业。1953年9月,爱好文学的他由潍坊一中考入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
王:您是一个来自于农村的孩子,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是什么样子?
刘:我是农村出身的孩子,我的家庭是一个农民家庭,我的父亲一辈上去曾经有过书香的家庭,但到我父亲这一辈,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了。他农村的全套活儿都会弄。与哥哥分家时,只份到菜园里的一间房子,靠自己的劳动盖了一个农村简易的四合院,我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边。
我父亲在农村也算是一个小知识分子,因为他读过私塾,也读过新学的相当于一个初小或者中学水平吧,能写毛笔字儿。我们这个家庭就没有什么遗产,我记得就是从我祖父那个家庭里过来的时候,拿过来几本书。就是线装的书,什么《左传》啊,《论语》啊,其他的遗产一概没有!
王:能谈谈您在老家的求学生活吗?
刘:我上学的时候村里边有小学,但是没有学校,在小庙里,在我上到两三年级的时候,在靠近围墙旁边有一个场院,建了一所学校,有一间教室,有一个老师住的吃饭的地方,就是这么几十个孩子,但村里边只有小学三年级以前这种。高小呢,四五六年级,就是到外面的村儿。每天都走读。
我儿时生活在战乱时期。先是中国人和日本人打仗,后是国民党和共产党打仗。村子外面,常常有人被杀死,尸体就仍在庄稼地里。有时候在操场上上操时就能看到打仗的狼烟。在邻村于留街村西边的塚子上上高小时,有一天,我看到有一个陌生人来到我老师的屋里去聊天,然后走了。后来听说这个老师被活埋了。就是这样一种残酷的环境。
战争的环境导致学校办不下去。我们的高小就迁到县城南边的一个叫南流泉的小村子里。我们走过一个很长的峡谷,来到一个高悬在断崖边上的小庙儿,就在这个小庙里建立了我们的高小。同学们就坐在地下上课,晚上也睡在铺草上。那个时候生活很困难。我们每个礼拜六回家拿粮食,礼拜天下午回学校里来。但是也不够,白天基本上就是同学们一起到山上去偷地瓜!偷挖老百姓地里的地瓜回来在食堂里煮了。学校很不正规,在我上小学期间三易其地,没有学到什么,所以后来考试不及格,我自己背着包就走了。我穿过青纱帐,到了城北边剧城乡一个叫懒边的小村子,投奔在这里当老师的我的堂哥。我就在那里去上学,在老乡家里住宿。这个剧城的剧,就是古代剧国的地方。
到了1947年,考取了我们县里的昌乐中学。我去看榜,在正取名单里没有找到我的名字,只考了一个“副取”。上了不到半年,就解放啦。八路军对国民党实行分割包围的办法,把青岛和济南包围起来,打了一个潍县战役,把我们昌乐解放了、接管了。我在家呆了大概一两个月吧,又把我叫去上学了。上到初中毕业。毕业那年是1950年夏天。这个时候接受了新的教育,中国新民主主义共青团建立不久,我就入了团。我是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最早的一批的团员。我初中毕业,考取了潍坊第一中学。在潍坊学习时情况有所变化,我是从农村来学生,跟城市的学生格格不入,跟那些教会学校出来的学生更是保持距离,基本上跟城市同学没有交往。这里距离我的家50里地,来回就是100华里,当时才十一、二岁,每周来回走一次。那时没有见过公共汽车,电子管收音机,没坐过火车,很自卑。地理、物理、化学课程都有了,还有英文。但是学得不好,我的志向是文学。很自然地,农村学生都喜欢文学。
就是这样,我基本上是一个农村孩子,上学的时候很不正规,处于战乱时期,没有正经地学习过。还是有爱好,很努力积极地学。
王:这种情况下您能考上北大很了不起。
刘:潍坊一中毕业后要去考高等学校,没有思想准备一定能考上,所以我报名时候报最好的学校!就报的北大。第一志愿是中文系,第二志愿俄文系。考场是在青岛,也没去过,在当时山东大学的一个旧址那里。在青岛考试的时候到处走一走看一看,我没有坐公共汽车,都是走路到公园去,到海边去。从青岛回来以后就到家里种地,压根儿没有去想能不能考上。一天傍晚,在场院里收割豆子,一位路过我们家场院的同学喊我的名字:“刘锡诚你怎么还在这里,不去报到啊?你考上北大了!”连人影我都没看清,不知道是谁告诉我考上北大了。
王:上大学前您的视力一度非常不好是吗?
刘:我长期生活非常贫困,家里的饭食没有油水,特别是春荒时,吃的都是榆钱、榆皮、榆树叶子,因此长期是夜盲症,晚上看不见。
王:您没想到能考取北大?
刘:对。只是胆子很大,一定要报好学校。考上就去上学,考不上就回来种地。第二天我到五十华里意外的潍坊一中办手续,然后回到昌乐,到云疃区公所转户口。办完这些手续回到家里,我母亲给我包上一个包袱,里面有被子、褥子、穿的衣服。拿着,当天就买了火车票往北京来了,我父亲送我到火车站。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