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陈进国:《救劫:当代济度宗教的田野研究》
  作者:陈进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5-16 | 点击数:12965
 

  第四章 济度宗教与位育教育:以台湾一贯道为例

  一 弁言:位育教育与一贯道的“道化”

  二 一贯道的发展脉络与信仰特质

  (一)一贯道在台湾的兴革概略
  (二)台湾一贯道之救劫济度的气质

  三 一贯道的进修班学制与人格位育之道

  (一)发一崇德道场的进阶学制
  1.从求道仪式到法会
  2.五年道场进阶教育
  3.讲师培训班、讲师班、点传师班
  (二)玉山宝光道场的进阶学制
  (三)安东道场的进阶学制
  (四)一贯道进阶教育的位育精神
  1.一贯道位育教育的基本特质
  2.位育教育去过密化的尝试

  四 一贯道与巴哈伊教的位育教育之比较

  (一)巴哈伊教的儒禧研习课程
  (二)两种宗教团体的位育教育差异

  五 结语:位育教育与济度宗教的成长

  第五章 济度宗教与区域网络:以南洋空道教为例

  一 弁言:空道教与信仰的区域网络建构

  二 空道教的区域网络扩张与戒烟治病运动

  (一)空道教在中国及南洋的区域分布
  1.空道教在中国内地的传布
  2.空道教在南洋地区的分布
  (二)空道教在南洋的治病救劫记忆
  1.马来西亚
  2.印度尼西亚
  3.新加坡(星洲)

  三 香港的空道教与南洋的信仰区域网络

  (一)香港空道教谱系及其没落化
  1.明德堂系
  2.复本原系
  3.祖山廖氏系
  (二)香港、南洋两地的道务互动

  四 空道教的转型之殇与内卷化困境

  (一)空道教的自我革新尝试
  (二)南洋空道教的教名之争
  (三)南洋空道教的教权之争
  1.祖山廖氏的权力之争
  2.神圣空间的诠释之争
  (四)南洋空道教的寄山费之争

  五 空道教的合法性危机与跨境性诉求

  (一)清代至民国的蒙冤和被查禁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取缔和审判
  1.福建省的取缔
  2.江西省的审判
  (三)南洋空道教的跨境性诉求
  (四)空道教在中国大陆的复苏

  六 结语:区域网络的修复与济度宗教的去过密化

  余论 意义何在:济度宗教作为方法

  一 话语构建:如何走出济度宗教的神话化解释
  二 救劫漩涡:济度宗教运动的生成何以可能
  三 迁流模式:济度宗教之“外延中国的天下”
  附录:道教人类学的路径反思——评志贺市子《香港道教与扶乩信仰:历史与认同》

  主要参考文献

  一 文献史料
  二 学术论文
  三 研究著作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余悦:《民俗研究的多重文化审视》
下一条: ·马昌仪:《魂兮归来——中国灵魂信仰考察》
   相关链接
·[毛巧晖]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到田野研究新范式·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彭栓红]民族“三交”视域下云冈石窟的宗教新质素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梁玉婉]从“二元对立”到“走向田野”:张清水民间观的回顾与思考·[李莹]从“第三田野”视角看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王琴] “草药有命”与“自我神化”:粤北瑶族医药从业者的道德重塑·[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张宏赡 栾莺]白俄罗斯伊万·库帕拉节田野调查手记·[孟令法]“互联网+”田野实践教学问题反思:作为方法的家庭民俗学
·[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
·[李一]重庆大足宝顶香会田野考察·[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