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叶春生:《进出蛮荒五十年》
  作者:叶春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9-30 | 点击数:6779
 
前言

     翻阅旧作,回忆往事,整理旧照,感慨良多。觉得我已穿越了漫漫人生路,经常吟着1980 年代热播的电视剧《渴望》主题曲“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是对还是错”,考量那“人生苦短”的普世价值观,玩味王小波、李银河“人生很漫长”的慨叹,目睹那“五六十年之怪现状”,觉得我那77 年的岁月既漫长,又奇离。边关的烽火,社会的离乱,民族的交融,风俗的变迁,信仰的神奇,无一不在加深我记忆的年轮。我好像已活了100 多岁,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小半个世界,什么事儿都经历了,什么东西都见过了。小时候在四连山上隔河观看越南人和法国人打仗,不但枪炮之声可闻,就连他们冲锋陷阵的身影、呼声都目睹耳闻,比看好莱坞的大片还过瘾。你听:“骄炼——天炼”(Keó Lên—Tién Lên,越南语。普通话:跟上——前进)还在我耳际回响;赶街子的时候,七八个民族一起登场,“麻吱麻扎麻卑”什么话也分不清(据说是侬青语),当地人能听懂,他们一般都懂几种语言。有时一个短句里就包含了几种语言的单词:“三条基路末”——三公里的尽头,就由粤语法语越南语组成,很有意思。战乱中成长的儿童甚至能凭飞机的响声分辨出哪是运输机、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警报还没响,人们已自动疏散。一些敢于担当的青年,也自行操起家伙,上街巡逻,维持治安,当时还没有“志愿者”的名称,他们就是。有一次疏散时我还和一个乞丐——人称“街市老马”的人躲在一个防空洞里,听他讲述戏耍老虎的趣事,吓得尿都出来了。在“三九事变”(指日本人1945年3月9日攻打越南老街)逃难的路上,姑姑一头挑着我,我坐在一个箩筐里;另一头挑着家罉,一脚高一脚低地走在小路上。我们不敢走大路,怕有兵丁追赶,其实并无追兵,庸人自扰而已。30多公里的路,我们走了三天。爬过了许多山坡,蹚过许多小溪,就像民间故事里讲的那样,历尽了艰辛,才到了阿呆(外祖母)家。这些往事一幕幕,都还历历在目,可惜我没有沈从文的本事,把它写成像《边城》这样的名著。只想通过一些碎片,映照出边关的风貌,留给妻儿老小。他们现在似乎是不屑一顾。哪怕是一件小事、一句傻话,能启迪一个后人走上成功之路,也算是我的一点祈愿吧!
        是为序。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万建中:《民间文化的多维视域》
下一条: ·林继富:《汉藏民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基于民间故事类型的视角》
   相关链接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致辞·[王均霞]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视野中的本土女性民俗学研究
·[王京]对中国民俗学学派建设的几点思考·[刁统菊]“田野作业”概念的发展史
·[穆昭阳]寒婆传说中的地景呈现与文化意涵·[邹东子 甘德志]“不祥之地”还是“聚财宝盆”
·[朱梁灏]民俗学的日常生活转向与批判的日常生活研究述论·[周逸敏 羌玲]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与当代使命
·[郑立洋]民俗主义视域下网络小说《道诡异仙》文本解读·[赵思晗]符号与仪式的互动
·[赵帅鹏]民俗物质性:从新艺术史到图像民俗的理论接合与跨界思考·[张一帆]虚拟空间中的民俗:新媒体语境下民俗传播特征与知识再生产
·[张淇源]媒介养老:一种宗族养老传统的理论路径与可能·[余玮]“物”与民俗学史叙述
·[余静林 杨琳]共生理论视域下长江干流语言民俗的活态传承·[游红霞]谱系理论视角下民俗文化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与路径
·[叶玮琪]实践民俗学视野下风俗教化的变迁与回顾·[姚航]都市民俗的“再嵌入”及其调适:非遗的“异地落户”现象研究
·[杨俊安] 在地与新象·[杨吉然 杨秋香]云南西部“指路碑”文化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