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刘毓庆]中国文学中水之神话意象的考察
  作者:刘毓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4-19 | 点击数:38011
 
 
妾在舂陵东,君居江汉岛。
一日望花光,往来成白道。
《寄远》之七
 
渺然一水隔,何由税归鞅。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
长鲸喷涌不可涉,
抚心茫茫泪如珠。
《有所思》
 
若有人兮思鸣皋,
阻积雪兮心烦劳。
洪波凌竟不可以径渡,
冰水鳞兮难容舠。
《鸣皋歌送岑征君》
 
欲渡黄河冰塞川,
欲上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之一
 
显然这些诗作大部分已超越了“男女之情”的樊囿,其所抒发的大多乃是人生旅途的感叹,是一种希望、一种理想无法达成的苦闷与悲哀。所谓“如花”的美人,也不过是美好理想的象征,而“波澜”、“洪波”、“一水”、“海水”、“风波”、“白浪”、“江汉”、“黄河”等,所象征的则是人生旅途中的艰险,和一种难以逾越的障碍。有人以为水在离别主题中承担的角色,乃源自于六朝以来文人对山水自然美的体察与认同,或酵母于楚辞的“登山临水”、“美人南浦”。而却忽略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来自远古的苍老声音。这“水”把现实与理想分隔为两个世界,使之永远可望而不可即,可羡而不可得。使一颗颗“爱”之心,永远悬挂着、企盼着,死不得,活不能,经受着诱惑、“相思”的煎熬。人生的无限坎坷、悲痛、苦闷、压抑、失望、沮丧、哀伤、悲愤、无奈……皆被储入了水的意象中。我们可以从男女热烈之爱中,感受到他那追求生命意义的如狂如痴。更可以从男女失恋的体验中,感受到其痛苦的摧心裂肝。他的悲伤,通过那水之神话意象,变成了全人类的声音,唤起了无数灵魂的哀鸣。他如像古乐府之“欲渡河无船”、曹植之“欲济川无梁”、孟浩然之“欲渡无舟楫”、顾况之“我欲渡水水无桥”等,所表现的无不是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可奈何的悲哀。
水作为神话意象的另一个极为普通的意义,就是象征情思与悲愁。如:
 
思君意无穷,长如流水注。
何逊《野夕答孙郎擢诗》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长短?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送尔长江万里心,
他年来访南山老。
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
 
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
妾意遂君行,缠绵亦如之。
李白《自代内作》
 
淡淡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崔道融《寄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谭志湘]论中国少数民族戏曲走向
下一条: ·[任萍]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政府参与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3-4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12月1日至2025年4月29日)
·2025年中国重庆·丰都庙会举行·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
·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学术智慧·中国春节 人类非遗|巴莫曲布嫫:春节是促进文化对话、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1-2月受理)·[李向振]现代文明视野中的中国春节及其时代价值
·[毛巧晖]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到田野研究新范式·深切缅怀陶立璠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于敏]万玛才旦文学创作对民间文学的编译、化用与拓展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1-12月受理)·[周星] “民俗”的体系化与“民俗学”的体系化——对中国民俗学教科书的结构分析
·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4)在济南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法制与新闻》杂志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
·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