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
→
民俗学文库
→
译著译文
[杰伊·梅克林]论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民俗共享与国民认同
作者:
杰伊·梅克林
译者:
宋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16 | 点击数:24156
[概要]经过20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发展,民俗与文化的“共享”因素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民俗研究与文化研究在理论与研究方法上已经汇聚于同一范式之下。两个领域已具备相互理解、交流与合作的可能性,而这种合作在身份认同等问题上对多元社会中和平公正的生活理念与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民俗 文化 文化共享 多元文化
继续浏览:
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尹虎彬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
[周越]“做宗教”的模式
下一条: ·
[约翰·伯格]讲故事的人
相关链接
·
[王均霞]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视野中的本土女性民俗学研究
·
[王京]对中国民俗学学派建设的几点思考
·
[刁统菊]“田野作业”概念的发展史
·
[穆昭阳]寒婆传说中的地景呈现与文化意涵
·
[邹东子 甘德志]“不祥之地”还是“聚财宝盆”
·
[朱梁灏]民俗学的日常生活转向与批判的日常生活研究述论
·
[周玥]刺绣非遗生产性保护中的文化协商与女性主体赋权
·
[周逸敏 羌玲]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与当代使命
·
[周腾]从故事到非遗:苕瓜打金牛传说的地方实践探颐
·
[周霖]昌都硕督人的狮子舞
·
[周嘉]运河地名的历史制作
·
[郑立洋]民俗主义视域下网络小说《道诡异仙》文本解读
·
[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
[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
·
[赵依铖]建构“民间”之声:塞西尔·夏普的民歌实践、文化政治及学术史的回响
·
[赵思晗]符号与仪式的互动
·
[赵帅鹏]民俗物质性:从新艺术史到图像民俗的理论接合与跨界思考
·
[赵经纬]遗产话语下社区博物馆的功能建构及其空间实践
·
[张竹村]国际非遗保护领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工匠管理机制分析与启示
·
[张玉琳]重返生活世界:民间文学的家庭生活实践及其活态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
/
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
┃
合作网站
┃
友情链接
┃
版权与免责申明
┃
网上民俗学
┃
会员中心
┃
学会会员
┃
会费缴纳
┃
2025年会专区
┃
移动端
┃
本网导航
┃
旧版回顾
主办:
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