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信息· 
  
  演讲人:莎伦•谢尔曼 Sharon Sherman 俄勒冈大学民俗学与英语系教授 
  题目:数码时代的民俗学:从铅笔与纸到录像,从文本与物象到表演研究 
  时间:9月14日(周一)下午14:00-16:00 
  地点:北京大学中文系(静园草坪东侧五院)一楼会议室 
  
  内容介绍: 
  民俗学家们最早是用铅笔和纸记录非物质文化事项的信息(如故事和歌谣),然后是用磁带录音。对于物质形态的文化,他们则拍下静态的图片。因为田野调查的工具是如此,所以,即使学者们实际上对探索文化问题感兴趣,他们集中关注的却只是形式和内容。 
  随着田野调查方式的转变——从记笔记到录音,进而到录像,民俗学理论也开始转向研究互动、交流、表演、人类行为等方面的新问题,并将具体的物象看作是物质性行为的呈现方式。通过纪录片和民族志纪录片的前辈摄制者的工作和努力,一些民俗学家意识到,对大多数人来说,电影和录像将会成为记录民俗事项的最佳方式,作为学科主题和研究方向之一的“电影与民俗学”也终于诞生了。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录像是一种普遍的记录方式,但我们尚未充分利用其作为田野调查的工具,或是向读者公布我们调查数据和结论的方式。 
  本次演讲将探究调查工具的这一转变,并展示俄勒冈大学学生以及我本人的工作成果。录像可以考察从物质文化领域的制作陶器,缝制棉被和电锯雕刻艺术,到仪式、舞蹈和讲故事等多个主题。我想针对关于民俗学是什么以及录像如何增加非物质和物质两方面传统行为的生命维度等问题开展一场生动的讨论。 
  莎伦•谢尔曼教授简历: 
  教育背景: 
  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博士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民俗学与神话学硕士 
  韦恩州立大学拉丁语与社会科学学士 
  研究领域: 
  电影与民俗、神话学、叙事理论、流行文化与通俗文化、田野调查。 
  著作: 
  《民俗与电影:作为美国本土文化的流行电影》,犹他州州立大学出版社,2007 
  《记录我们自己:电影,录像与文化》,肯塔基州大学出版社,1998 
  《使用电锯的雕刻家:J•切斯特•斯盖普•阿姆斯特朗的艺术》,密西西比大学出版社,1995 
  电影: 
  《制作棉被的工艺师凯瑟琳•怀尔》、《超自然的神奇故事》及多部录像作品 
  
  担任职务: 
  美国民俗学会常任理事 
  美国西部民俗学会,会长,2005-2007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北京大学版块 2009-9-11 10:08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