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赵世瑜:《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
  作者:赵世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1-02 | 点击数:10391
 

           

书名:《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

作者:赵世瑜

 

基本信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15日
装帧:精装
页数:576页
语种:中文
开本:32
ISBN: 9787301288849
 
 

内容简介

  本书系《狂欢与日常》及《小历史与大历史》二书的续集,书中的个案从山西的村落、市镇,到明清时期的整体变化,从北方边塞到西南边陲,既寻找区域历史过程的“历史性时刻”,也梳理长时程中的连续性。本书是作者近10年来的论文结集,贯穿了对在一个具体空间的社会结构形成的时间过程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过程(时间)只有在特定的空间中才能得到理解的认知。通过书中的个案,作者意在重申他对于区域社会史之方法论意义的论说,以及借由人类学视角下区域社会的探讨,达致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新阐释,从而解释了历史人类学的含义。

作者简介

  赵世瑜,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文学博士。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史、区域社会史、历史人类学。先后出版《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史论(1918—1937)》《吏与中国传统社会》等著作,《欧洲史学新方向》等译著及论文百余篇。

 

目录

  叙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

  一、历史学者与人类学者眼里的历史人类学
  二、区域历史的结构过程与再结构过程
  三、在空间中理解时间

  以明清为基点:时间上的连续性

  从明清史看宋元史——倡导一种“连续递进”的思考方法

  一、从一段关于移民传说的材料说起
  二、对一种史观的反思
  三、但曰“唐宋”,不论“宋元”:对历史时段概念的反思
  四、从区域史着手

  卫所军户制度与明代中国社会——社会史的视角

  一、元朝遗产:明朝二元管理体制的由来
  二、卫所军户与明帝国的形成:地方的例子
  三、内地卫所军户体制的长期延续
  四、卫所军户与明代社会中的回回

  “不清不明”与“无明不清”——明清易代的区域社会史解释

  一、远人之见
  二、“不清不明”:易代时期的失序与地方的利用
  三、“无明不清”:对清初弊政的区域社会史讨论

  多元的时间和空间视阈下的19世纪中国社会——几个区域社会史的例子

  一、问题之由来
  二、“此鸭头非彼丫头”:19世纪中叶的宁波
  三、从南下牧马到北上移垦:19世纪前后的土默特
  四、简短的结语

  边塞的全球史:空间上的连续性

  时代交替视野下的明代“北虏”问题

  一、“北虏”问题的发生与新旧时代的交替
  二、在明蒙关系之外
  三、蒙古的开市需求与长城内外的商业联系

  重观东江:明清易代时期的北方军人与海上贸易

  一、从清初海禁时期的尚可喜说起
  二、东江势力的生存危机与海上贸易
  三、16世纪东亚贸易背景下的东江海上贸易
  四、东江变乱中的贸易因素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 陆晓芹:《“吟诗”与“暖”——广西德靖一带壮族聚会对歌习俗的民族志考察》
下一条: ·邓莉丽:《宋代金银饰品与民俗文化》
   相关链接
·[于晓雨]泰山庙会时空中的传承与变迁·[朱林]时间的空间化:民间传说的地方性再认识
·[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赵经纬]遗产话语下社区博物馆的功能建构及其空间实践
·[张尊孔]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劳作时间与情感模式的关系研究·[张一帆]虚拟空间中的民俗:新媒体语境下民俗传播特征与知识再生产
·[张雅棉]女性庙事实践与信仰空间构建·[袁玥]文化展演场:近代上海书场的表演与空间
·[席辉]民间信仰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魏甜甜]时间的复调:乡土性与现代性张力中的日常生活文明化进程
·[王心怡]“名”“实”之间:走马镇空间生产与故事传统传承·[孙佳]中原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生产与价值重构
·[苏筱]数字篝火:锻造当代民俗熔炉的“游戏-仪式空间”·[石岩奇]三扇门:沂蒙地区婚嫁礼仪中的空间过渡与人生通过
·[孟令法]社会需求与信俗治理的失衡:民间信俗空间当代兴废的政策反思·[陆慧玲]非物质文化遗产叙事的时间重心:朝向当下与未来的遗产保护理念
·[刘忠帆]孟姜女传说“泪-泉”景观叙事研究·[刘永发 薛熙明 焦敏]真武水神信仰源流及时空演化研究
·[刘婷 高睿涵]空间分类与精神实践:武陵山区文化空间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价值意蕴·[刘超]空间、物与地方知识: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产业发展的在地性制约机制及其破解策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