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叶丽娅:《中国历代鞋饰》
  作者:叶丽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4-09 | 点击数:10329
 

          中国历代鞋饰

作  者:叶丽娅 编著
出 版 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5-1
版  次:1
页  数:273
印刷时间:2011-5-1
开  本:大16开
纸  张:铜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50300484
包  装:精装

 

 

 
 
内容简介
全书分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民国共九个历史时期,向读者介绍中国古代鞋履的沿革发展。近500张彩色图片,10多万文字,并附有《中国历代精品鞋饰一览表》。此书装帧精美,以文物为依据,结合文献记载、学术研究成果及田野调查资料,综合梳理、比较、筛选出每个朝代具有特色的鞋履及事件来重点描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中国历代鞋饰民俗的发展轨迹、时代特色及相关制度,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不仅是一部中华民族光辉的鞋履民俗文化发展史,而且,能为今天的鞋类设计师、鞋履制作者提供丰厚的创作资源,如何更好地吸收本民族的文化精华,弘扬民族精神,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美鞋履来。
 
作者简介
叶丽娅(女),1953年生,社科副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温州市民俗学会副会长、鹿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红蜻蜓鞋文化研究中心《东方之履》副主编。1980年随父亲叶大兵先生学习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学术研讨会,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承担与完成了许多重要课题,如:《红楼梦》民俗价值的探索;《中国风俗辞典》、《中国鞋履文化辞典》的编撰;温州民俗及浙南民间信仰的调查等。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其中《红楼梦的民俗价值及在文学上的意义》1991年6月发表在台湾《汉学研究》杂志,同年获温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出版专著五部,《典妻史》(获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二届学术著作三等奖”)、《头发与发饰民俗—中国发文化》(获浙江省民间文学优秀理论作品一等奖)、《中国钮扣》(获浙江省1995-1996年度民间文艺优秀理论奖)、及《红楼梦风俗趣谈》、《中国历代鞋饰》。
 
目录
 
序言
鞋之韵(前言)
引言
《历代鞋饰精品一览表》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鞋履
一、人类最早的鞋饰还在民间流行
二、最早的中国木屐
三、原始陶器上的鞋影
四、西北最原始的皮靴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的鞋履
一、陶制工艺鞋的鼻祖
二、鞋饰上的等级区别
三、草麻葛藤话草鞋
四、“胡服骑射”与“靴”的引进
五、夏商舄履皆以皮为之
第三章、秦汉时期的鞋履
一、从兵马俑看秦汉军人的鞋履
二、细软青丝履
三、世界上罕见的玉履
四、汉晋丝绸之路上的鞋靴
五、神奇的翘尖履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鞋履
一、东晋彩丝织成履
二、礼鞋“舄”的沿革
三、承前启后的鞋翘
四、遥远的“阁阁”屐声
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鞋履
一、百官用靴入殿省
二、丈夫靴衫时世妆
三、变体宝相花纹锦鞋
四、绚丽多彩女子履
五、纤细如绫草履子
第六章、宋辽金元时期的鞋履
一、翘头小鞋裹纤足
二、皂皮靴与丝鞋局
三、千古不烂的鎏金银靴
四、辽金西夏鞋靴印象
五、元代军民的鞋履
第七章、明代的鞋履
一、庶民百姓禁穿靴
二、万历皇帝的精美毡靴
三、高跟弓鞋美金莲
四、中国戏靴集大成
第八章、清代的鞋履
一、皇帝至百官之鞋靴
二、婷立高雅解读旗鞋
三、独领风骚的金莲鞋
四、京剧舞台“跷功鞋”
第九章、民国时期的鞋履
一、从长袍布鞋到西装革履
二、从放脚鞋到高跟皮鞋
三、寓意深远的人生礼仪鞋
四、现代制鞋业的发展
插图目录
参考书目
后 记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高荷红 著:《满族说部传承研究》
下一条: ·罗永麟:《论中国文学发展规律》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在山东大学开幕·[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致辞
·[王京]对中国民俗学学派建设的几点思考·[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
·[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赵李娜]从“知识留白”到“独立门类”:中国当代家居整理实践的知识生产与出版嬗变(1978-2024)
·[赵晨之]万物有灵论引入中国的知识考古与泛化·[张佳慧]从礼器到生活工具:婚俗家具现代化转型中的文化基因转译与价值共生
·[张辉刚 唐钰镥 王宇澳]家国同构:中国传统仪式中文化身份认同的追溯与统合·[张晖]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当代转型:韩国学者洪允姬的理论反思与实践阐释
·[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张楚晗]从“冥判机制”探析佛教对中国传统礼制的适应
·[媛媛]关于中国灰姑娘型故事形成与传播路径的相关思考·[袁文军 袁宙飞]中国传统年画中的性别秩序
·[杨茜]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故事的诗学研究·[杨赫]增进理解还是固化偏见:西方记者甘露德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与中国国际形象建构
·[徐宇恒 乔英斐]中国疾病污名化的历史演进与文化领导权博弈·[邢宝心]作为一种“过渡礼仪”的青年慢就业现象分析
·[吴珂]玩具研究批判与日本藏中国乡土玩具资料群补遗·[王圣亚]从习俗到交易:中国冥婚习俗的历史嬗变及市场形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