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记忆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历史记忆

[王明珂]《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自序
  作者:王明珂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6 | 点击数:9739
 


  这本书的内容是我﹐一个自称 “炎黄子孙” 的汉系中国人﹐对于 “炎黄子孙” 及相关英雄历史之反思性研究﹐以及对于 “弟兄民族” 此一称谓的新理解。这样的研究﹐其目的并非在知识上 “解构” 炎黄子孙历史及中华民族。相反的﹐我希望透过新的历史知识﹐一种基于反思性(reflexivity)及有反省力的历史新知﹐使得中国的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对自身﹐以及对于他族﹑他国之人﹐有更深入的了解。我相信这样的历史新知﹐更能够促进 “炎黄子孙” 及其 “弟兄民族” 间的和谐与凝聚。

  人们常强调历史上的英雄祖先﹔五千年前的炎帝与黄帝﹐约四百年前来台的郑成功及其随从军民﹐以及在美国﹐三百多年前乘五月花号来到新英格兰的英雄祖先们。人们也争论这些英雄历史﹐譬如成吉思汗﹑箕子及亚伯拉罕﹐究竟是那一 “民族” 的英雄祖先﹐他们所建立的 “国” 地理空间包括那些地方。强调这些 “英雄祖先历史”﹐常使得一些人群落入社会边缘――因为他们不是英雄祖先(征服者)的后代﹐或竟为被征服者的后裔。坚持与争议这些 “英雄祖先历史”﹐以及此 “历史” 所支持的资源范畴与边界﹐也经常造成族群﹑民族或国家之间的冲突。无论如何﹐这些被强调﹑争议的 “历史” 都起始于一些 “英雄祖先” 。然而另有一些起始于 “弟兄祖先” 的 “历史”﹐被人们忽略﹑埋没。因为相对于服膺 “英雄祖先历史” 之人群而言﹐主张这些 “历史” 的族群多半是居于边缘的弱势群体﹐因而在 “英雄” 成为 “历史” 叙事中的主角后﹐他们所宣称的 “历史” 被认为是传说﹑神话。

  当代历史学者﹐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历史学者﹐常批评单一﹑典范与线性的历史﹐强调历史有多元的声音。然而这样多元﹑多线的历史﹐经常仍是对 “过去” 的选择性建构﹐或为对 “过去” 的众声杂沓争鸣﹐而未见及 “历史” 与人类社会间巧妙的内在联系。更有甚者﹐批评单一的线性历史﹐解构某种体制与认同下的典范历史﹐如此﹐学者――在对自身的文化与学科偏见与相关优势权力毫无自觉的情况下――所提出的 “解构性知识” 常为对他者的侵犯与侮辱。无论如何﹐在各种权力主体以 “历史” 相互解构中﹐边缘的 “历史” 仍然静默。因为关键不在于谁的 “历史” 更正确﹑更全面﹑更多元﹐而是﹐只要 “历史” 仍是 “历史”﹐ “神话传说” 仍为 “神话传说”﹐我们便不可能认识自身与他者的 “历史”﹐也不可能认识为 “历史” 所塑造的社会情境。

  在《羌在汉藏之间》一书中﹐我曾说明羌族的 “弟兄祖先故事” 为一种 “历史” ﹐一种在特定社会情境下的 “历史心性” 所产生之 “历史”﹔这是 “将陌生的化为熟悉” 。基于此﹐在这一本书中我重新认识我们所熟悉的中国文献中各种 “英雄祖先历史”﹔我们原来所熟悉的历史知识﹐在此新知下可能反变得陌生。因而这本书的工作可说是 “将熟悉的化为陌生”。希望读者与我一同由了解当今羌族的 “弟兄祖先故事” 出发﹐由此我们重新思考三千余年来曾流传于中国及其周边的许多 “弟兄祖先故事”﹐包括《国语》中 “炎帝﹑黄帝为两弟兄” 之说。我们可以尝试了解传述这些 “历史” 的人群之生活情境﹐以及尝试了解诉说此 “历史” 人们所表达的期望与情感。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也一同再思考我们所熟悉的 “英雄祖先历史”﹐特别是 “黄帝后裔” 或 “炎黄子孙” 之历史。将它们视为另一种 “历史心性” 的产物﹐尝试了解人们在何种情境中书写与诉说这些 “历史”﹐以及人们宣称此种 “历史” 时所流露的情感与意图。如此﹐在同一认知平面上思考 “历史” 与 “神话传说” ﹐我们才能对黄帝﹑太伯﹑箕子﹑檀君﹑九隆等英雄祖先之 “历史” 有反思性的认知﹐也能对许多 “神话传说” ――特别是 “弟兄祖先故事” ――有真正的体会与了解。

  相信如此的 “反思性知识”(reflexive knowledge)﹐可以让宣称自身为黄帝﹑炎帝﹑成吉思汗﹑箕子﹑太伯﹑三苗或蚩尤等 “英雄祖先” 后裔的族群﹐能认识自身此种历史记忆的深层意义及其历史过程﹐以及我们的先人在宣称或接受这些 “英雄祖先历史” 时的骄傲﹑期望﹐或卑曲与无奈。我们更应认识﹐“弟兄祖先故事” 事实上可能是一种更古老﹑更普遍的 “历史” (但显然不若男性中心主义古老)﹐曾广泛流行于华夏之域及其邻近各民族地区﹐以及世界其它各地。古代华夏曾称 “炎帝与黄帝为弟兄”﹐彝族说最早 “彝﹑汉﹑藏为三弟兄”﹐藏族有各族群起源于 “六弟兄” 之说﹐都是此种 “历史” 。我们也能由此体认﹐ “弟兄民族” 并非只是当代强调民族团结的口号﹐它是一种古老历史心性与记忆的遗存。在这些对彼此之 “历史” (与历史)的反思性体认﹑体会与体谅中﹐我们应更珍惜﹑反省并有思调整改进民族或国族内外的族群关系。

  中国人常以 “丰富的历史文献” 而自豪。我认为﹐值得自豪的不只是那些以汉文字书写的 “历史文献”﹐而更应是在各地人群长期交流﹑交锋下产生的﹑以各种媒介表述的 “历史记忆”﹐包括被视为 “民族神话传说” 的那些记忆。突破自身各种文化﹑学术与社会认同 “框架” (边缘)﹐发掘我们文化与社会生活中深藏的各种知识建构范式(如Pierre Bourdieu 所称的 “未被深思的思想范畴”)﹐我们或能了解这些丰富﹑多元记忆的内在含意﹐及其形成与变迁的社会情境。如此具反思与反省的 “历史” 新知﹐不但有助于中国各民族对彼此之了解与民族内外族群关系之改进﹐也将是中国历史记忆对世界的贡献。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王明珂博客(网易)2009-10-20 14:22:11

上一条: ·[王明珂]炎黄子孙是谁?
下一条: ·[王明珂]边界·移动·抉择:《游牧者的抉择》结语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
·[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谢红萍]身体技艺、文化认同与区域发展
·[王丽清]从民族文化融合看白族大本曲《磨坊记》的文本来源与流变·[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
·[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李琳 李小青]中国民俗学会40周年与多民族民俗学研究的兴盛
·[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张勃]精神返乡与历史记忆:易代之际的民俗书写
·[袁瑾]民间文学的跨文本叙事·[梁奇]匡卫与敷演:虞舜逃生的故事学阐释
·[郭倩倩]中国故事形态学的研究向度·[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
·[朝戈金]口头诗学的文本观·[毛巧晖]记录与保管: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赜
·[程浩芯]信仰传说的文本定型·[高荷红] 从概念到文本:《集成》前后的“摩苏昆”
·[张丽]作为文类的“述异”及《述异记》的文本形态·[张成福]历史记忆、文化资本与国家级非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