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家乡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家乡民俗学

[张勃]现代乡愁与传统村落
——关于当前保护传统村落正当性和方法的思考
  作者: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2-08 | 点击数:10590
 

摘要:当前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是由政府主导的、以挽救迅速衰落的传统村落为目的的大型行动。为什么保护传统村落这一问题涉及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当前为什么掀起了保护传统村落的热潮。第二,传统村落具有怎样的价值需要对它进行专门的保护?第三,基于怎样的理念要在当前对这种文化产品采取保护的行动?文章对上述三个问题一一解答,并认为,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需要在修复和提升两方面着力。修复是指:(1)修复全社会尤其是村民对传统村落的珍视态度和发展信心;(2)修复传统村落中受损的建筑、院落和村落肌理;(3)修复传统村落中散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提升是指:(1)提升传统村落居民的生活质量;(2)提升传统村落原住民就近就业的机会;(3)提升原住民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尤其是决策环节中的参与度和主体性,充分尊重其利益诉求。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乡愁;正当性;方法

作者简介:张勃[1],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101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深刻的社会变迁,大量村落面临着消失或走向衰败的命运,而保护传统(古)村落的呼声与行动也无到有,并表现出日益高涨的趋势。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开始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纳入法制轨道,2003年我国公布了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迄今已公布6批共27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4月1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建村[2012]58号),标志着传统村落保护正式提到了政府的工作日程。此后,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等部门多次联合发布专门针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文件,并分别于2012年12月、2013年8月公布了两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共1561个(建村[2012]189号、建村[2013]124号)。2014年,国家加大了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力度: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建村[2014]61号),部署了传统村落的补充调查工作;制订了传统村落保护档案的制作要求、保护与发展规划要求,编辑刊行了第一二批传统村落名录图册;开展全国性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培训;并经规划评审、实地核查等程序后确定了列入中央财政支持的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研究、布置了近几年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等。而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目前也已正式公布。伴随着国家层面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迅速展开,中国大地上正在兴起保护传统村落的热潮,而“传统村落”也取代“古村落”成为一个拥有特定内涵的专有名词,即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2]

  为什么保护传统村落?这一问题实际涉及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当前为什么掀起了保护传统村落的热潮。第二,传统村落具有怎样的价值需要对它进行专门的保护?第三,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追问,保护传统村落的正当性何在?即基于怎样的理念要在当前对这种文化产品采取保护的行动?

  一、传统村落保护兴起的原因

  (一)传统村落的危机及其价值的新发现

  1.传统村落的危机

  村落社会的巨大变迁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变迁重要的组成部分。村落作为“以地缘关系把一个家族或不同家族、亲族集团组合起来的生活共同体”、“固定在特定地域、较大范围的社会构成单位”,[3]是乡村社区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城市的扩张、村落的转型、撤并和农民的异地脱贫,村落数量急剧下降,而旅游业的过度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中对文化传承的忽视,也对传统村落造成了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伤害。据统计,1985年中国村落有940617个,2001年锐减至709257个。仅2001一年就比2000年减少了25458个,平均每天减少约70个。[4]其中许多是历史悠久、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根据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的调查,近年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颇具历史、民族、地域和建筑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正以“平均约3天1个”的速度快速消亡。[5]

  与传统村落迅速消亡相伴的,是仍然存在的传统村落绝大多数衰败迹象十分明显。这一方面表现在许多民居无人居住,年久失修,杂草丛生,不仅外观残破,倾圮倒塌者亦在在有之,村落中原有的一些公共空间如寺庙、学校等也破损严重;另一方面表现在村落的空心化、人口的老龄化和村落文化传统的断裂。近年来,村落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力不断“外流”,造成常住人口大量减少,出现“人走房空”现象,并由人口空心化逐渐演化为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整体空心化。与此同时,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造成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传统村落中老龄化问题严重。而村民对村落及其文化传统缺乏认同、自信和热爱,致使村落文化传统也处于困境。村落一如秋风中的黄叶,簌簌飘零。

  2、传统村落价值的新发现

  传统村落的当代命运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传统村落的价值开始得到认知和表述。传统村落本是村民的生活空间,它的生活价值本来是它最重要的价值,但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学者陆续从乡土建筑、历史文化地理、景观资源等多个角度对传统村落进行研究(当时叫古村落),从不同方面发现和强调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旅游开发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等。[6]1997年,刘沛林在《古村落:亟待研究的乡土文化课题》一文中通过阐述“古村落研究的意义”比较系统地说明了古村落的价值,主要包括:古村落具有民族民间文化的代表性,是产生中国风土建筑的沃土,是培育中国本土文化的温床;古村落形态不拘一格,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理念,它所具有的那种温暖、亲和、舒适、充分体现人性的特点,给今天城乡建设和环境设计以极大的启迪;古村落在空间形象和构景方面独具风格,成为发展旅游业和设计旅游文化村落、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素材,等等。[7]。事实上,将一些村落称为“古村落”(传统村落)本身,就已经包含对它们特殊价值的认定。目前,传统村落是“另一类文化遗产”的看法几成共识,而在《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中,传统村落的价值更得到官方明确的肯定,被认为“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8]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安德明]对象化的乡愁:中国传统民俗志中的“家乡”观念与表达策略*
下一条: ·前沿话题·乡愁的民俗学解读:主持人语
   相关链接
·[沈昕 孙宇梦 葛惠芳]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空间生产研究·[吕涛宇 易谦柳]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代表性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存在现状调查研究调研报告
·[白莉 张晓玫 袁浩哲]传统村落数字乡村建设路径研究·[扎西卓玛]中国传统村落中的非遗探究
·[柯小杰]传统村落:活态的民俗博物馆·[胡雅丽 杨立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生产的过程与机制研究
·[符腾]浅论传统村落的人文记忆传承与保护·[吕涛宇 易谦柳]桂林地区传统村落文化载体保护开发路径研究
·[谭娟]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打造与传播研究 ·[胡彬彬 王安安]叙事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新民俗
·[张建芳]贵州仡佬族传统村落沈家坝调查报告·[王喜根]“空心村”呼唤“文化商人”
·[王翠玲]劳动的晾晒与展演的“晒秋”:篁岭村生活节奏变迁的考察·[柴书毓 高忠严]山西阳城传统村落道德建设资源研究
·[邓启耀]民俗影像拍摄的现场语境·[乌丙安]中国社会转型中传统村落的文化根基分析
·江苏率先对传统村落立法保护·传统村落遗产:“乡愁”如何寄放?
·[魏宏欢]村落空间与地方记忆的互建·[林晓平]客家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析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