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龙晓添]民间礼书:仪式叙事与礼俗实践
  作者:龙晓添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04-04 | 点击数:5112
 

  三  复合的礼俗实践对民间礼书书写的影响

  虽然民间礼书的叙述包括各个类别的仪式,但是当代礼生参与的民间礼俗活动以丧礼为主。根据《安化县志》记载,丧祭以儒礼为主,“丧男女哭泣尽哀,弔(吊)者以散帛为重,好礼之家多遵《朱子家礼》不作佛事。”同时,也有佛道可选择,“作佛事大敛后诵经燃灯谓之开路,丧事即请僧道诵经。贫者,谓之随身,或三日或五日,富者至七日,丧至数月之久,仍请僧道诵经有破狱招亡之名。”再结合《益阳县志》更详细的丧礼仪式记载,也知在益阳安化一带非常重视丧礼,既可以选择儒礼,也可以选择佛道,而且往往合并在一起举行,这与湘乡复合型丧礼相似。“丧事,群知其重衣衾,棺椁,稍有力者必从厚。男女昼夜哭,齐民或用浮屠,读书讲礼之家多遵用《家礼》,自入殓至出殡,各依仪节。”

  根据地方志记载:

  丧初成服谓之设奠,亲友弔唁,有酒食布帛之费。将葬致客谓之开弔费,多则数千金,少亦不下数百金,力不及者必称贷变产以行之,不如是,则群以为俭,其亲贫寒之家,街邻居为之敛赀,置酒击鼓哀歌达旦。次日柩出孝子执引旛导前,亲朋素服执绋送于山。

  初丧,讣告亲友,有受吊者则曰以讣闻,有辞不受吊者则曰以讣辞。亲友吊唁有赙仪,致奠有奠轴、香烛、馔羞,盛则羊豕之类。丧家各散帛,款以筵宴,则非礼所宜,重堪舆,严选择,如骤不获吉,有攒殡于家者,有浮厝于山者。其殡于家,必护以土,亦无敢累年,防火灾也。出殡,则行题主礼,设灵座,每日朝夕上供如生人。终丧,行禫礼,乃纳主家龛,谓之“上堂”。其用释道,或丧时、葬后建道场,有三、五日至七、九日者。又有每逢七日请僧道诵经烧纸,谓之“应七”,有自一七至七七者。近多知儒教为正,不信佛事,每有自留遗命戒此者,惟妇女辈多瘤信之。而贫窭之家,以儒礼设施较难,二教办理为易,舍此就彼,亦是使然也。

  综合两则地方志记载可知,安化具体仪式过程包括初丧、成服、弔、奠(朝夕)、发引、题主礼、禫。孝家发讣告,宾客相弔,赠赙,孝家散帛、开筵席,互相之间借由礼物的交换以巩固社会网络。举行丧礼的丰俭根据家庭贫富决定,既有遵儒礼的也有采用佛道仪式的。

  根据参与式观察和访谈,当代湖南安化的丧礼依然比较传统,儒礼的内容相比湖南湘乡更加复杂。当代的仪式实践中,既可以儒礼为主,也可参入佛道仪式。就儒礼而言,仪式中礼生是不可或缺的礼仪专家,与湖南湘乡当代的礼生仪式实践不同,安化的礼生既有文辞的书写、吟诵也有仪式动作的实践。礼生仪式中要走禹步,其中有非常细微的规矩,并根据亡者的性别不同而有所变化。边走边伴随着劝孝的吟诵,内容非常丰富。一个团队的礼生一人诵一句,或者每人读一篇,一般一个仪式中有二十篇。过去礼生会将诵读的所有文辞用毛笔写好张贴出来,而现在借用投影设备将所诵字幕在仪式现场打出来,让参与、观看仪式的人一目了然。行文要加入很多诗词,都是悼亡的内容。因为仪式祭奠过程中,孝家要一直跪拜,时间长了容易烦躁、疲劳,而这样的祝愿、劝孝的方式能调整整个仪式的气氛和节奏。礼生们能背的东西很多很多,还需要当场写文章、作诗,并用诗词占领举行丧礼的(仪式)空间。安化的仪式至少需要4个礼生,也有8个的,最多可以有十几个。每个乡镇都有几个、十几个不等的礼生,T礼生与周围乡镇的礼生都有联系和交往,常常互相沟通。

  安化礼生仪式实践的情形与湘乡礼生所回忆的过去的仪式情形很相似,湘乡后来从业的礼生越来越少,慢慢地很多仪式展演都无法践行,于是就仅以祭奠仪式为主。而这种差异也反映在两地礼生所使用的文献上,湘乡礼生文献主要以《礼文备录》为主,笔者所及范围之内《礼文汇》不完整,而安化不仅有《礼文备录》,有完整的较新刊刻的同版《礼文汇》,且有T礼生结合当代仪式实践书写的新礼书,仪式的实践与礼书的撰述往往是互相建构的。

  结语

  安化是梅山文化发祥地,声教熏染而文质彬彬,具有务农重本遵守规则同时又信佛老尚鬼巫的文化特质,因此在民间礼书的撰述中可见复合多元的礼俗形态,礼生参与仪式实践以传承儒礼,也以不断编撰民间礼书为己任。而礼生的仪式实践与礼书撰述的对话,为我们呈现了民间礼书的仪式叙事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联。与地处湖湘腹地的湘乡不同,安化民间流传着完整的《礼文汇》,以其为主要的研究文本,结合访谈与仪式观察,能够基于丧礼仪式文本阐释民间礼俗秩序建构的维度。而通过对当代礼生基于实践经验撰写的《儒礼仪文新编》的分析、比较,我们能够理解基于实践的书写。传统民间礼书及其当代书写的内容与框架与当地仪式实践的复合形态密切相关,而文本的指导又是仪式实践得以传承的重要条件。虽然在礼俗实践中,礼仪吸纳各种民间习俗呈现多元的形态,然而,也许正是这种“从宜”的礼仪落地模式维持着基于仁义礼智信延展开去的社会模式和情感表达。作为民间重要的礼仪专家,礼生通过传承民间礼仪知识而成为“礼”建构社会的知识中介,长期以来实践“书写”的礼仪,也书写“实践”的礼仪,叙述着族群互动、民族交融与文化变迁。

  (原文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23年第1期,注释从略,详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陈泳超]论仪式文艺的功能导向
下一条: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
   相关链接
·[柴书毓]节日中的仪式叙事与女性能动性实践·[吕树明]当代山东民间冥途路引的使用研究
·[龙晓添]民间礼书:仪式叙事与礼俗实践·[李丰楙]礼生与道士:台湾礼仪实践的两个面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