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5骞�10鏈�25鏃� 鏄熸湡鍏�銆�铔�銆�涔�宸�骞� 涔�鏈�鍒�浜�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谢保成]神话传说与历史意识
——三谈中国史学起源
  作者:谢保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4-18 | 点击数:28328
 
 
《大戴礼记·五帝德》中孔子与宰我的一席话,道出黄帝是如何被神化的: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今,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抑非人邪?何以至于三百年乎?”孔子曰:“予,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可胜观邪。
夫黄帝尚矣,女何以为,先生难言之。”
……
孔子曰:“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也。”
 
“五帝”说自战国期间形成,到司马迁时已经是“学者多称五帝”,出现了多种关于“五帝”的组合。《战国策·赵策二》、《易·系辞下》的“五帝”为庖牺、神农、黄帝、尧、舜,《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淮南子·天文训》的“五帝”为太吴、炎帝、黄帝、少昊、颛顼,(16)《世本》、《大戴礼记》的“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以《古文尚书序》为代表的“五帝”为少吴、颛顼、喾、尧、舜,没有黄帝。到王莽时又有用三统说改易的“五帝”为喾、尧、舜、禹、汤,也没有黄帝。经今文学的上古史观,“五帝”组合中有黄帝;经古文学的上古史观,“五帝”组合中没有黄帝。这一现象说明:战国秦汉时期对于上古社会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认识,司马迁只不过根据他的历史认识来进行选择、编写而已,这在《史记·五帝本纪》末的“太史公曰”中说得非常明白:
 
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这段话告诉我们:1.当时关于“五帝”的说法很多,流传很久。2.最早的《尚书》只有尧,没有黄帝。3.百家所言黄帝,皆非典雅之训,难登大雅之堂。(上文所引《龙鱼河图》黄帝战蚩尤的神话,“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蚩尤死后,黄帝还“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即所谓“其文不雅驯”者)。4.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并没有流传。5.司马迁广泛调查的结论是,称颂黄帝、尧、舜之处,多是风教“固殊”的地方。6.以《春秋》、《国语》验证,“发明”《五帝德》、《帝系姓》发挥得最显著。这段文字告诉读者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黄帝的记述,是司马迁依据《五帝德》、《帝系姓》被“发明”最“章著”之说,以其“所表见皆不虚”,遂“弗深考”,“择其言尤雅者,著为本纪书首”。这早已不是什么原始历史意识了!其所以影响广泛、流传久远,不是因为司马迁经过调查弄清了上古社会的历史真实,而在于他把握住时代脉搏,选择了当时有关上古社会的主流说法。
战国秦汉时期,从神话传说演变来讲,是一个“造神”的时期;从史学发展来讲,是一个重新认识上古社会的时期。无论研究神话传说,还是研究上古社会史,引用这一时期形成的文献材料,都不应当忽视当时存在着的这一文化现象。
 
注释:
①马克思:《路易士·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5页。
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7页。
③《庄子·秋水》。
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269~270页。
⑤《汉书·艺文志》著录《山海经》为13篇,刘向整理“定为十八篇”,所多的为《大荒东经》以下5篇。后世或以《大荒东经》以下5篇为刘向校书时“进在外”(“逸在外”)者,或疑为刘向等“所述”。虽然如此,《山海经》所记内容以自然神话与传奇神话为主,因而搀杂的历史意识相对少些,较多地保持着其原始成分。
⑥袁珂:《山海经校注》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3页。
⑦《山海经·海外南经》原文为:“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
⑧二书稍异者:自西北至西南方,《淮南子》多天民,无巫咸国、轩辕国;自西南至东南方,《淮南子》多裸国民、豕啄民、凿齿民,无厌火国、臷国、周饶国;自东南至东北方,《淮南子》无青丘国、雨师妾国;自东北至西北方,《淮南子》无聂耳国、夸父国。
⑨依次见《大荒东经》、《大荒南经》、《海内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
⑩详见袁珂《山海经校注》,第377、388页。
(11)《天问》脱简窜乱,此据闻一多《楚辞校补》。
(12)袁珂:《山海经校注》,第475页。
(13)袁珂:《山海经校注》,第465页。
(14)袁珂:《山海经校注》,第344~345、420、469页。
(15)袁珂:《山海经校注》,第432~433页。
(16)《吕氏春秋》中多处出现“五帝”的说法,如《孟春纪·重已》有“三皇五帝之德”,《季夏纪·制乐》有“五帝三王之于乐”。整个《十二纪》形成“五帝”的组合:孟春,其帝太昊;孟夏,其帝炎帝;季夏,其帝黄帝;孟秋,其帝少昊;孟冬,其帝颛顼。其《孟夏纪·劝学》更有“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禹、汤、文王、武王”的顺序。《礼记·月令》叙四季十二月较《吕氏春秋·十二纪》为简,或出自《吕氏春秋》,或二者同出一源。
(本文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03期,第108~115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罗志田]《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
下一条: ·[叶蓓]浅析蒙古族文化对元杂剧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相关链接
·[周嘉]运河地名的历史制作·[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阐释与变异
·[许平山 潘瑞春 余琴]传统陕北秧歌中的阳图类别及其历史文化考论·[徐宇恒 乔英斐]中国疾病污名化的历史演进与文化领导权博弈
·[谢景雯]泰山斗母宫的历史变迁与世俗化·[谢红萍]流动与型构:古渔雁民间叙事的生成逻辑
·[肖志鹏]历史记忆何以构建:诸葛亮传说的历史记忆、书写与文化景观研究·[夏磊]彝族土主信仰调查研究
·[王子蔚]水患、信仰与民俗:永定河三家店村的历史逻辑与文化建构·[王圣亚]从习俗到交易:中国冥婚习俗的历史嬗变及市场形成
·[覃钧婷]桂南壮族地区婚俗的仪式展演与历史作用·[覃金凤]敦煌词“民间词”观念生成演进的历史语境考察
·[宋毅林]佛教东传与祛疫符号的生成·[任宽]中国虎故事的历史演变及其自主知识生产
·[全小国]历史人物传说的“双核连理枝结构”·[彭伟文]“微改造”时代的广州历史文化街区观察
·[罗浩]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口头文学视角下历史演义小说类型人物的成因研究·[陆佳妮]基于“语象综合体”视角下的钟馗神话传说、图像与仪式的互动机制研究
·[刘永发 薛熙明 焦敏]真武水神信仰源流及时空演化研究·[刘樱紫]民间传说的地方化路径探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当前在线2057人 | 今天访问77707次 总访问243100032次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