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民俗影像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影像

[邓婉莹]“捣药”与“蚀月”
——月中蟾蜍漫谈
  作者:邓婉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03 | 点击数:15496
 


黄永玉《刘海戏金蟾》

年画《刘海戏金蟾》

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彩绘T形帛画(局部)

  
  在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里,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和天狗食月可谓家喻户晓,尽管故事演绎的版本有别,但在那个虚设的广寒宫里,总有仙姝寂寞,玉兔长伴,月桂飘香,斧声不断,其实在最初的记载中,月中还有一位主角,就是蟾蜍,古诗中经常以玉蟾、金蟾指代月亮,月宫又称“蟾宫”,皆为明证。但由于种种原因,月中蟾蜍的相关传说,几经演变,最终从月亮的仙话体系中分离出去,渐渐为后人所遗忘。

  蟾蜍,俗语谓之“癞蛤蟆”,古时又称“詹诸”、“戚施”。现存文献中,最早将两者联系起来的可以远溯到战国时期。屈原《天问》曰:“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惟何,而顾菟在腹。”自王逸起,前人多释“菟”为“兔”,直到近代闻一多在《天问释天》中指出“顾菟”应为“蟾蜍”音转,后因读音易混,蟾蜍转为蟾兔,“一名析为二物,而两设蟾蜍与兔之说生焉。”坐实了神话时期蟾蜍在月亮上的元老地位。

  蟾蜍如何进入月亮的传说体系,又为何被玉兔取代呢?这还要从嫦娥奔月说起。嫦娥,古称姮娥,为避汉文帝刘恒讳而易名。西汉刘安所编《淮南子·览冥训》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若以后世文献所引佚书推之,故事流传的时间还可以前推。刘勰《文心雕龙·诸子》言“《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弊十日,常娥奔月”,李善注《文选》时也多次援引。《归藏》与《连山》《周易》合称三易,郑玄注《礼记》曰“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应该是商朝的占卜之书。是书已经亡佚,《汉书·艺文志》中不见著录,被后人疑为伪作。然而随着湖北省王家台秦简的出土,有关学者推断出其中易占部分即为《归藏》,里面也有嫦娥奔月相关的记载,那么至少在战国时,传说就已形成。刘昭注《后汉书·天文志》时征引张衡《灵宪》一文,故事更为详细:“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严可均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认为前面的占文出于《归藏》,却没有提到“化蟾”一说。《初学记》卷一所引古本《淮南子》中,“奔月”之后尚有下文,“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大约是最早提到嫦娥变成蟾蜍的文献。窃药总是不光彩的,《诗经·新台》云:“燕婉之求,得此戚施。”此诗旨在嘲讽卫宣公,所得非所求,可见古人眼中,蟾蜍的丑陋也是公认的。有人以为给嫦娥添上此结局,是一种道德上的谴责,翩翩佳人变成了癞蛤蟆,对比占卜的结果,确实是一种讽刺。又因为窃的是不死之药,便夜夜在月中捣药以为惩罚。重庆沙坪坝出土的汉代石棺画像中,一人蛇身,手捧月轮,后有一蟾两足而立,持杵捣药,也可说明当时确有嫦娥化蟾在月中捣药之说。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2009-10-1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从军]画像石中的“玉兔捣药”
下一条: ·[孙晓舒]从落寞到新宠:中国影视人类学80年变迁
   相关链接
·[孟令法]“钱”的“诱惑”·[孙正国]20世纪后期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之批评
·[王鑫]天狗与日月食·郑土有:《中国仙话与仙人信仰研究》
·[黄景春]神话、仙话与“五行"观念:火浣布的叙说·[韦凤娟]魏晋南北朝“仙话”的文化解读
·[刘晓峰]端午与蟾蜍·[何彬]论中日正月食品的象征意义
·[钟敬文]蟾蜍、兔子和嫦娥[1]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