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乌丙安]论中国北方各民族的通婚习俗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05 | 点击数:36817
 


  (二)后金、清王朝的民族通婚

  金亡后,元帝国实行了民族等级制,尽管在经济生活与文化交流上各民族有了更加频繁的往来,但在婚姻方面,却基本上保持了本民族内部通婚的氏族外婚制。蒙古皇室除元顺帝纳高丽人奇氏皇后外,尚有太祖女、显宗女、世祖孙之女、顺宗魏王女、显宗子梁王女等五公主先后下嫁高丽王为妃的通婚事例。蒙古贵族把蒙古人列为第一等;色目人,即突厥语族及中亚来中国的人为第二等;第三等为汉人,包括原来金王朝境内的汉族、契丹族、女真族、渤海族、高丽族在内;第四等为南人,即南宋王朝境内各民族,民族间的通婚受到限制。元朝经明帝国的统一,先后4百年的历史,北方各民族的往来,形成了全面的新的组合。建州女真部的崛起给北方民族的通婚又带来了新的契机。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今新宾(赫图阿拉)即位称汗,这时期皇室婚娶是在女真族内部进行的。但是,随着满族贵族与蒙古各部贵族政治联盟的发展需要,很快便展开了满蒙之间约1百多年频繁的民族联姻,不仅巩固了满蒙的联盟关系,也巩固了清王朝的政权基础。

  满贵族联姻是以双向往来的方式进行的。最初,大多数是蒙古各部归附后金时献蒙古贝勒女或福晋由满洲皇族纳娶;以后,又发展成满族皇室为了安抚蒙古,以诸公主分别下嫁蒙古贝勒各王公。

  后金、清皇室纳蒙古族后妃的事例有:

  其一、太祖妃(封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郡王孔果尔女。

  其二、太宗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莽古斯女。

  其三、太宗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塞桑女,孝端皇后侄女。

  其四、太宗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皇后姊。

  其五、太宗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阿坝垓郡王额尔格诺颜女。

  其六、太宗淑妃博尔济吉特氏职阿坝垓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女。

  其七、世祖废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卓里克图亲王吴克善女,孝庄皇后侄女。

  其八、太宗侧妃札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女。

  其九、太宗庶妃奇垒氏察哈尔部女。

  其十、世祖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绰尔济女。

  其十一、世祖淑惠妃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皇后妹。

  其十二、世祖恭靖妃浩齐特博尔济吉特氏。

  其十三、世祖端顺妃阿坝垓博尔济吉特氏。

  其十四、宣宗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花良阿女。

  上述14婚例,除宣宗纳后较晚外,前13婚例,是在公元1614年至1654年的40年间完成的。其中,自努尔哈赤于1625年(天命十年)迁都盛京(沈阳)起至1654年(顺治十一年)的30年中就有过11次通婚,足见满族皇室从蒙古聘娶后妃的频繁程度。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丙安小屋──爱屋及乌、爱乌及屋都好!

上一条: ·[周山]从黄河文化到长江文化
下一条: ·[张碧波]长白山与太伯山考论
   相关链接
·[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周霖]昌都硕督人的狮子舞
·[赵依铖]建构“民间”之声:塞西尔·夏普的民歌实践、文化政治及学术史的回响·[张辉刚 唐钰镥 王宇澳]家国同构:中国传统仪式中文化身份认同的追溯与统合
·[喻博煊]成为“侨仙”:黄大仙信仰的海外传播与在地化·[游红霞]谱系理论视角下民俗文化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与路径
·[尹一航]晋北“三大王传说”古今演变·[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阐释与变异
·[岩温宰香]坝老傣村人生仪礼中的礼物流动:礼俗秩序与人格建构的民族志研究·[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神话研究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范式的再思考
·[邢光耀]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夏磊]彝族土主信仰调查研究
·[魏鹏翔]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下的西南芦笙民间传说研究·[王淑英 范家婧]多民族共享文化符号:诸葛亮传说在版纳、普洱地区的族际流动
·[孙岩 Любовь.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Одзял]“石化”意象的文化隐喻:俄罗斯远东地区那乃族博隆湖传说中“人-石转化”的人类学解读·[邵卉芳]民俗学的担当:学科教师如何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冉元艺]当代民族文学批评的民间视野·[邱月]重彰地域性:民族民间体育的自洽与复兴
·[葩丽扎提·阿地里]阿尔泰语系民族“ATU315A型”民间故事的结构分析与文化阐释·[娘本]民间故事歌《方四娘》在西北多民族中的流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