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金民卿]当代西方文化研究的三个转向
  作者:金民卿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7 | 点击数:9124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始自20世纪50年代,其标志性事件是威廉姆斯、霍加特、霍尔、汤普森等一批文化学家提出了新的文化研究方法,并出版了众多文化学著作。自20世纪中叶以来,文化研究的学派纷呈和主题流变已经构成当代西方学术的重要现象,在此背后所发生的乃是当代西方文化研究的模式转换。这种模式转换建立在当代西方社会政治结构变化、学术话语转型、研究方法更替,特别是研究者的立场转换的基础之上,显在地体现为精英文化批评转向社会文化批评、阶级政治批判转向符号政治批判以及主流文化批评转向边缘文化批评。

 

  精英文化批评转向社会文化批评

  当代文化研究同传统文化研究相比,其视野远比传统文化研究更宽泛、更宏大,它超越传统文化研究的精英文化界域走向更广阔的社会视野,实现了文化研究对象从精英层面向社会层面的转变。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视野上的这种变化,是通过对先前西方文化研究的反思开始的。推究当代西方文化研究的起点,人们往往会追随威廉姆斯返回到19世纪的阿诺德、柯勒律治以及20世纪上半叶的利维斯主义,因为他们所坚守的精英主义文化观不仅构成当代西方文化研究的理论源泉,同时也是当代文化研究批判的对象,正是通过批判他们,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才真正树立起来。阿诺德、利维斯主义等坚决地维护精英主义的文化理念:文化是完美的思想和言论,是理想的人性和谐发展的状态,是人们谋求实现完美的智慧和道德的过程,是对完美的思想的传播;文化只能为少数人所拥有,而一般社会大众是反文化的,是粗俗的群氓,他们根本不可能拥有真理,必须要靠文化精英来引导。

  精英主义文化观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当代文化研究先驱霍加特、威廉姆斯等人的批判。在《文化与社会》中,威廉姆斯提出了文化的“社会”定义:文化实际上就是生活方式,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由这个文化定义,他提出了文化研究的三种方法:第一,文化是对某种生活方式的描述;第二,文化表达某种意义和价值观念;第三,文化分析应该是澄清某种生活方式与某种文化中清晰并含蓄的含义和价值。当代西方文化研究就是从威廉姆斯的第三个文化定义展开的。威廉姆斯认为,应该把文化过程看作一个整体,对思想和艺术作品的文本分析应当与对它们所处的社会制度、结构的分析结合起来,这种文化研究的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文化研究,也就是把文化置于一个宏大的社会文本中去研究,研究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研究文化产生的社会历史状态,从而使文化研究深化为社会分析。

  60年代之后,文化研究越来越背离了审美化的研究模式,越来越超越单纯的文化内部分析而向外部的社会分析延伸,从单纯地分析作品的结构、情节、人物、作者灵感等研究向更宽阔的社会视野转变,从直线式的文化内分析转向发散式的社会分析。

  70年代伯明翰中心的亚文化研究,实际上就不是简单的一般文本研究,而是对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生活方式的分析,也就是说,文化研究的文本走出了古典的文献范围而进入了社会文本当中。

  80年代以后的女权主义文化研究、通俗文化研究、新历史主义文化研究等更是离开了文献限制,而进入到广阔的社会性视野中,诸如沙滩、摩天大楼、游戏厅、二手服装、广告、牛仔装等,都成为费斯克、默克罗比等人的文化研究文本。文化研究完全实现了从精英文化研究向社会文化研究的转变。

  显然,文化研究视野上的这种变化,与研究者关于文化理解上的转变紧密相关,当研究者把文化看做是社会生活方式而不仅是完美的精神成就时,其研究的关注点自然就涉猎到了社会生活方式的诸多方面,而不是单纯停留在一般文献或精英文化的范围之内。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9-4-1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悦笛]从“秋期释奠”看当代韩国的儒家“礼乐文化”
下一条: ·[张海洋]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关链接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王雨铭]城镇化进程中豫北乡村社会集市文化研究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林德山]历史叙事与景观生产:日照茶文化研究
·[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段青丽]泰山周边玄帝文化研究
·[杨利慧]钟敬文“民俗学是现代学”思想与中国民俗学“朝向当下”的转向·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辛灵美]东夷文化基因中的鸟图腾崇拜·[刘欢]从江县摆翁村盘瑶服饰文化研究
·[李向振]日常时间:当代民俗学转向生活实践研究的重要维度·[高艳芳]新世纪以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趋势与转向
·[王加华 李燕]眼光向下:大运河文化研究的一个视角·[宋明艳]日本学界傩文化研究文献辑录:学者群像与成果述评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何红艳]内蒙古剪纸艺术探究
·[张举文]从实践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学科概念“文化遗产”的转向·[徐赣丽]从乡村到城市:中国民俗学的研究转向
·[杨利慧]神话主义研究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马娇娇]执守与嬗变:当代关中地区皮影戏民俗文化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