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岸观火:泛台海区域的信仰生活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
 作者:陈进国 基本信息·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页码:47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61531850/9787561531853
 ·条形码:978756153185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文献和田野、考古与考现,细致地剖析了闽台区域祖先崇拜、民间宗教、佛教等信仰生活的某些截面。著者的个案描述和图像叙事,勾勒出区域历史之多元共生的信仰文化景观,有助于阅者以“礼失求诸野”的视野和“文化自觉”的精神,来反观中国人整体性的观念系谱和文化取向。
 作者简介
        陈进国,1970年生,福建永春人,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学博士后,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出版:合著《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2002);专著《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2005);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道教闾山派研究》。 目录
 序:从南洋跨海看文化的中华/王琛发上篇 毋意
 第一章 骨骸的替代物与祖先崇拜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葬银牌
 三 葬木主
 四 葬其他
 五 真有阳祖和阴祖吗
 附录 福建省上杭县N镇葬小柩(捡骨改葬)仪式
 第二章 福建买地券习俗考略一 前言
 二 考古发现的买地券文本及其内涵
 三 福建买地券文本中的“鸣吠”习俗
 四 福建出土的买地券“神仙俑”略析
 第三章 闽台买地券习俗的考现学研究一 前言
 二 “做地”用的阴契
 三 “做屋”用的阴阳契(砖契)
 四 “超度”用的阴厝契
 五 从“数术化”视角看民间宗教
 第四章 理性的驱驰与义利的兼容——宋明理学与东南家族社会经济变迁简论一 引言
 二 理学与东南家族祠堂之设
 三 理学与东南家族族谱之修纂
 四 理学与东南家族之文化教育
 五 理学与东南家族商人的经济伦理精神
 六 结语
 中篇 毋必第五章 日本创价学会在台湾的早期布教活动略论
 一 前言
 二 创价学会最早传人台湾时间考辨
 三 战后创价学会在台湾的布教活动
 四 台湾当局对创价学会的查禁
 五 台湾创价学会被取缔之原因
 六 结语
 第六章 巴哈伊教在台湾早期的传教活动略论一 前言
 二 巴哈伊教的传入
 三 组织机构的建立
 四 务活动的开展
 五 台湾当局的查禁
 六 结语
 第七章 外儒内佛——C县归根道(儒门)经卷及救劫劝善书概述一 前言
 二 归根道通用经卷提要
 三 其他救劫劝善书
 第八章 困境与再生——泰国华人空道教调查一 前言
 二 闽粤移民的新教
 三 “劫数钱银”的劫数
 四 域外他者的眼光
 五 结语
 附录 真空祖师遗言
 下篇 毋固第九章 日据时期台湾佛教的日本化现象
 一 前言
 二 日本当局推动台湾佛教日本化之政策
 三 日据时期民俗佛教——斋教的日本化现象
 四 日据时期缁衣佛教的日本化现象
 五 结语
 第十章 自我与他者——人生佛教思潮与台湾佛教革新运动一 前言
 二 互为背景与资源:台湾佛教革新的思想史特质
 三 采真与宣化:大陆佛教革新派在台湾的交流
 四 吸纳与回应:台湾佛教革新派的新佛化实践
 五 教化与归化:台湾佛教革新运动中的日本政教势力
 六 天下抑或亚洲:佛教革新背后的世界图景之想象
 第十一章 胡适与《虚云和尚年谱》的一段公案——以《辟胡说集》为讨论中心一 前言
 二 《虚云和尚年谱》的编纂和胡适的“胡说
 三 佛教界的“辟胡说”风潮
 四 “胡说”和“辟胡说”的是非之检讨
 五 多余的结语
 第十二章 台湾当代佛教的入世转向刍议一 前言
 二 台湾当代佛教的传承及其人世转向
 三 印顺法师与台湾当代佛教的入世转向
 四 台湾当代的新兴佛教及其人世转向
 五 结语
 附录 毋我附录一 评王见川、李世伟《台湾的宗教与文化》
 附录二 蔡文高《洗骨改葬比较民俗学的研究》评述
 附录三 理性诉求,非理性表达——《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中的风水现象与风水功能/施爱东
 附录四 风水:一个社会文化史的诠释/刘永华
 后记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