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英]E.P.汤普森:《共有的习惯》
  作者:爱德华·帕尔默·汤普森(Edward Palmer Thompson)   译者:王加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2-11 | 点击数:9785
 


共有的习惯

丛书名: 社会与历史译丛  

作  者: [英]汤普森(Thompson,E.P.) 著,王加丰 译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9-1
版  次: 1
页  数: 626
I S B N : 9787208042360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历史 >> 史学理论

 

内容简介

      爱德华·帕尔默·汤普森(Edward Palmer Thompson,1924-1993)是他那一代人中最有影响的历史学家之一。他在发表多部重要的社会史著作的同时,就当代政治、讲演、讨论和论战等一系列广泛的学术和非学术主题发表了作品。这一卷收集的主要是限于他作为一个研究18和19世纪英国的历史学家的作品。

      本书对18、19世纪英国社会的乡规民俗进行了再考察,对于当年贵族与平民的关系、乡间的风俗,如“买卖妻子”、“大声喧闹”等作了深入的描绘。作者独特的“道德经济学”的观点对于中国学术界非常具有借鉴意义。本书引证材料丰富,非常具有可读性,配有富有历史意义的珍贵的插图。 

      本书的出版,不仅是中国学术界翘首企盼之事,对广大读者来说也非常有吸引力。

目录
E·P·汤普森(代序)
前言和致谢
第一章 导论:习惯与文化
第二章 贵族和平民
第三章 习惯、法律和共有的权利
第四章 18世纪英国民众的道德经济学
第五章 道德经济学的再考察
第六章 时间、工作纪律和工业资本主义
第七章 买卖妻子
第八章 大声喧哗
索引
译者说明
 

  文章来源:CFN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森田真也]民俗学主义与观光
下一条: ·[荷]赫伊津哈:《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
   相关链接
·[邹东子 甘德志]“不祥之地”还是“聚财宝盆”·[钟华青]广西富川县乡规民约碑刻初探
·[张歆]社会主义文艺与“新童话”话语实践·[张天睿]权力与秩序的“社会宪章”
·[张磊]生活的道义:乡村社会权力实践中的理势关系·[张凤霞]“走亲戚”的能动性:豫东周口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的当代重构与变迁
·[张敦福]粑粑、night soil与有机肥的前生后世:一个生态可持续性议题·[袁文军 袁宙飞]中国传统年画中的性别秩序
·[闫舒婷]神圣叙事与世俗逻辑:武后形象的地方书写及社会隐喻·[熊婧彤]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秩序的构建
·[王筱涵]作为“人学”的妖怪文化学:小松和彦与新时代的“妖怪研究”·[王小萌]煤业兴衰与窑神信仰:京西煤炭资源对地方社会生活的塑造
·[王海翠]冀南地区的庙、庙会与“行好圈”·[申志明]传统社会地方“八景”的建构及功能
·[孟令法]社会需求与信俗治理的失衡:民间信俗空间当代兴废的政策反思·[孟九阳]社会动荡与秩序重建
·[罗帆]抖音 APP 在乡村老年群体中的使用实践与社会影响·[刘雅琼]民俗叙事视域下传说与地方社会的互构研究
·[刘丝雨]都市传说演变历程中的功能转向:基于“下水道有鳄鱼”故事的爬梳·[刘清源 魏滢哲]当代社会语境下祭星仪轨的象征符号与行为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