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萧梅]20世纪中国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问题(上)[1]
  作者:萧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04 | 点击数:23461
 
 
注释:
-------------------------------------------------------------------------------
[1] 本文为笔者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大陆19001966: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编年与个案》中的“绪论”和“不结束语”两部分的合集。
[2] Timothy J. Cooley: “Casting Shadow in the Field”, Shadow in the Fiel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3] 沈洽:《民族音乐学在中国》,载《中国音乐学》季刊,1996年第1期。
[4] 参萧梅:《理论·方法·精神--“‘实地考察’与民族音乐学学科建设”研讨会述评》,《中国音乐学》季刊,1997年第4期。。
[5]陈守仁《实地考查与戏曲研究》1997,香港中文大学粤剧研究计划。
[6] John Van Maanen : 14-19
[7]马林诺夫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黄建波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P. 34
[8] Malinowski, Bronislaw. 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New York: Dutton, 1961
[9]A. Pike, Kenneth L. language in Relation to a Unified Theory of the Structure of Human Behavior. 1967. 2nded. The Hague: Mouton, 1967
B. Harris, Marvin. “Histor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Emic/ Etic Distinction.”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Vol. 5. 1976
[10] 沈洽《论“双视角”研究法及其在民族音乐学中的实践和意义》载《中国音乐学》1998年第2期。
[11] Jwff Todd TitonKnowing Fieldwork, Shadows in the Fiel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p. 90-91
[12] Timothy Rice <Time, Place, and Metaphor in Musical Experience and Ethnography>. Ethnomusicology. Vol. 47. No. 2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 P. 243
[14] 王建民张海洋胡鸿保:《中国民族学史》下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p. 5
[15]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1页,商务印书馆,傅任敢译
[16] William Macamber: The Anatomy of Disillusion, Evanston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68, p. 201
[17] 沟口雄三:《关于历史的叙述与客观性问题》,孙歌译,《学术思想评论》11辑,贺照田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P.320-336.
[18] 董晓萍《田野民俗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P.109
 
(本文刊于《音乐艺术》2005年第1)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学网 2005-5-3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盛燕 赵旭东]从“家”到“庙”
下一条: ·[萧梅]20世纪中国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问题(下)
   相关链接
·2025年中国重庆·丰都庙会举行·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
·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学术智慧·中国春节 人类非遗|巴莫曲布嫫:春节是促进文化对话、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1-2月受理)·[李向振]现代文明视野中的中国春节及其时代价值
·[毛巧晖]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到田野研究新范式·深切缅怀陶立璠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1-12月受理)
·[周星] “民俗”的体系化与“民俗学”的体系化——对中国民俗学教科书的结构分析·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4)在济南举行
·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法制与新闻》杂志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