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田野报告

首页民俗学文库田野报告

田野的乐趣
——田野与书斋对话之越南行(三)
  作者:陶立璠 文/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03 | 点击数:6210
 

 

 

我出身在农村,从小在农村长大,也可以说是在田野中长大的。14岁离家到兰州上中学,开始独立生活。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在此之前,跟着我年长几岁的哥哥,农村的各种农活几乎都干过,很感激这种生活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动手,在我看来,它是开发智力的源泉。这种经历也是宝贵的财富,当我从事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时,每当田野考察时,坐在农家的炕头,总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很快就会和讲述者打成一片,不需要什么周折就可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我得感谢我的农民意识。 
田野里有许多乐趣,这是城市中长大的孩子无法理解的。这次到越南南方的多乐省邦美蜀考察,在墨依族居住的拉湖村考察完“长屋”建筑和史诗演唱活动,发现那里的村民豢养多头大象。大象是他们的生产工具也是交通工具。现在却已经变成旅游者的坐骑了。东道主越南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的阮春径所长告诉我们,外国学者可以享受骑大象的特殊待遇。于是大家跃跃欲试,顶着烈日,冒着酷暑,赶往村头的大象群。不过这也难住了许多学者,尽管有训象师与我们同乘一头大象,那也是不敢靠近大象一步。
这使我想起小时候骑毛驴、骑马的经历来,毛驴和马欺生,特别是小孩骑它们更是不易。小时候最喜欢听远处传来的驼铃声,每当此时,都要兴致勃勃第跑到路边观看长长的运输驼队,顿听那有节奏的驼铃声由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充满了诗意。有时驼队就歇脚在我家的麦场上,拉骆驼的人们在那里支锅做饭,我们只能远远地观望那些庞然大物,不敢靠近。
后来工作了,有一次到西藏招生,路过青海的格尔木,居然敢骑骆驼了。这次遇到的大象尽管是庞然大物,但我想经过训练的大象,一定是非常温顺的。于是毫不犹豫的走上木架(一种木架的平台,供骑象用),轻松地跨上象背。当大象漫步在村落的林荫间,一颠一颠地晃动座椅时,真有跨入摇篮的感觉。田野里有无限的乐趣。请看附件图──
 
 
 
 

田野的乐趣  组图   陶立璠 供图

 

  文章来源:陶立璠空间 2008-10-29 11:34:1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施爱东]故事传播与记忆的实验报告及实验分析
下一条: ·越南学术之旅
   相关链接
·[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梁玉婉]从“二元对立”到“走向田野”:张清水民间观的回顾与思考
·[李莹]从“第三田野”视角看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存在问题·[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
·[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张宏赡 栾莺]白俄罗斯伊万·库帕拉节田野调查手记·[孟令法]“互联网+”田野实践教学问题反思:作为方法的家庭民俗学
·[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李一]重庆大足宝顶香会田野考察
·[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符腾]浅论新时代民间文学田野作业 与人文理念思考
·[毕雪飞]冲绳久米岛天后宫田野调研报告·[龙圣]现实与文献:作为研究方法的田野作业的两个向度
·[彭牧]田野中的身体:作为身体实践的田野作业·李扬主编:《走进田野——民俗文化调查札记》
·[孙庆忠]并轨:扎根乡村的田野工作与促进变革的行动研究·[杨镕]国家级非遗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田野调查报告及反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