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崔若男]术语互译:ballad的汉译与歌谣运动研究
  作者:崔若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02-10 | 点击数:9929
 

摘要:以“互译性”的视角来看,在近代的歌谣学学术史研究中,还有许多术语都值得重新梳理,ballad就是其中之一。它是较早被来华西方人引入中国的术语,也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相当多的讨论。从来华西方人的引介来看,ballad在中译的过程中,虽然也存在内涵不明确等问题,但其基本指向还是与欧洲语境中所指的“叙事的短歌”一致。中国知识分子在引介ballad时,则出现了术语混乱的现象。而基于歌谣运动中对音乐性的忽视、对抒情性的青睐及对民众基础的追求等特点,folksong得以最终取代ballad,成为“歌谣”的代名词。

关键词:ballad;歌谣运动;术语翻译


  近代以来,西方的著述、理论大量地被介绍到中国,对近代中国的各方面都产生了影响。这些域外思想一方面来自在华西方人的实践与引述,另一方面来自中国知识分子的主动求索。两者或重叠或并行,共同促成了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无论就哪一方而言,一个无法回避的环节就是翻译。刘禾将不同语言碰撞、翻译之间产生的诸类问题称为“互译性”。“互译性”以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的“知识考古学”立论,以解构的视角颠覆思想史,挖掘话语和其背后更深层的文化社会语境。它是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经常被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从中国歌谣学研究来看,术语译介及其背后的“互译性”也并未得到重视。例如西方学者如何把中国的歌谣体裁与西方的术语对接,而中国知识分子又如何把西方的术语“本土化”以实现其学术追求等等,这些问题都未获得足够的讨论,但其背后折射的恰恰是中国歌谣学兴起之初的根基,和由这个根基所引发的未来歌谣学研究的走向。

  如果从宽泛的角度来定义“歌谣”,可以说,中国本土有关“歌谣”的术语非常丰富。从时间上来看,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术语来指代“歌谣”这一体裁,如“歌谣”“风谣”“谣谚”“谣辞”等;而从空间上来说,不同地区对于“歌谣”也有不同的称谓,北方有“花儿”“秧歌”,南方有“歌仔”“山歌”等。但无论是对在华西方人,还是对中国本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们面临的都不仅仅是丰富的中文术语,还有与之相对应的西方术语。仅以英语国家为例,与“歌谣”相关的术语就包括-sayings(popular sayings、folk sayings)、lyrics、rhymes、ditties、jingles、-songs(popular songs、tea-songs、love-songs)、folksongs(folk-songs、folk songs)和ballads等。这些西文术语一方面是西方人在辑译中国歌谣时,用以命名“歌谣”及其相关体裁时所采用的术语,这些术语借由西方人的著述被引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学者在翻译西方著述时,也进一步地引介了其中一部分术语并扩大了其在中国的影响力。这两者在近代歌谣研究中同时发生并起作用,构成了近代歌谣术语生成的复杂语境。

  在诸多的术语中,ballad与folksong是较为重要的两个,也得到了中西学者较多的讨论。本文将以ballad汉译的过程为例,比较来华西方人对ballad这一术语的实践和讨论以及歌谣运动中中国知识分子们对ballad的译述,进而探讨相关术语间的对译关系,以及歌谣运动最终选择folksong而不是ballad的原因。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段友文]论山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神话传说与民族精神
下一条: ·[张锦鹏]闻香识人:宋人对进口香药的利用与他者想象
   相关链接
·[李盛]文艺现代性的中国实践·[湛晓白 赵昕昕]清末来华西人歌谣收集活动的文化史考察
·[张志娟]西方世界的中国“歌谣运动”·[张志娟]西方世界的中国“歌谣运动”
·[李传军 罗含]表彰隐藏的光辉:歌谣运动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建立·[李静]学术、文艺与政治的分殊
·[林少阳]重审白话文运动──从章太炎至歌谣征集·[徐新建]采歌集谣与寻求新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