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赵晓涛]“越人好事因成俗”:广州蒲涧节(郑仙诞)传统民俗活动源流述论
  作者:赵晓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10-27 | 点击数:7872
 

  2.“祈子”观念、行为习惯和仪式制度在郑仙诞中的突显

  在传统中国的民间信仰中,信仰物质的东西胜于信仰精神的东西,即使是信仰精神的东西,也必须是物质化了的精神。传统中国是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因此劳动力的增殖(“添丁”)成为增加家庭财富的重要手段,进而形成“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重男轻女的生育观。郑仙诞民间信仰习俗内涵的增添,其中最突出者莫过于如当地民众为“祈子”而前往致祭。这一习俗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之际,“岭南三大家”之一的陈恭尹《安期岩重修记》对此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故老相传,安期岩饶竹石古木,其神最著。间者数用兵,祷祀不至,而樵人斧斤寻之,濯然无复存者。

  去年夏,郡人某某避雨岩下,顾瞻丛莽,有神颓然,丹堊淋沥,仰首倚石壁立。数人者,相与揖而祈子,逾年悉验,乃醵金为屋其旁,置僧以朝夕香水。领是工者十有二人,未毕而产男者七,有逾耄无子而骤产者。既落成,要余及梁药亭往,俾为记以巉诸石。

  …………

  (安期岩)安期生仙人所托,殆不谬者。既还,遂为之记。

  在明末清初王朝鼎革、社会动荡、兵乱杀戮,造成人口在短期内锐减、生产遭受空前破坏这一时代背景下,广州本地民人在安期岩向安期生神像作揖祈子,碰巧应验,于是建造起方便祭祀的屋室。对安期生的祭拜这一旧有民间信仰,由此一具有神异色彩的偶发事件,开始增添“祈子”的民间习俗内容。同为“岭南三大家”的梁佩兰(号药亭)、陈恭尹信服本地民人为“祈子”祭拜安期生的灵验,特别是经陈恭尹撰文加以记录传播(按:陈文特别强调“产男”),为这一民间信仰在广府地方社会更加深入人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当时地方士人力量与民间信仰互动的一个典型事例。

  “岭南三大家”之首的屈大均则有《自蒲涧至廉泉洞寻郑仙鹤舒台作》诗作涉及这一习俗内容:

  七月廿四廿三日,广人倾都东门出。菖蒲涧中漱寒泉,共寻郑公炼丹室。

  传闻此日鹤舒翼,安期上仙就仙职。……玉舄何年留阜亭,蒲花紫茸含秋馨。

  越人祈子每双乳,高禖此地惟仙灵。……锦幡争答白花男,珍果竞怀红粉妇。

  仙人拇迹履纷纷,触破苔痕生白云。生儿我欲生高士,似我迷花不事君。

  从诗中可见蒲涧节(郑仙诞)已增加当地民众为“祈子”致祭、郑仙替代自远古以来的“高禖”神主掌生育之仪式活动内容,有将本地民众日常世界之基本需求融为一体的演变趋向。

  对蒲涧节(郑仙诞)新增“祈子”内容,并为本土广大民众所信服接受,作为本土文化精英的“岭南三大家”在自觉不自觉中扮演了现代传播学中所说的“意见领袖”这一重要角色。现代传播学认为,“意见领袖”是信息传播过程中最活跃的部分,他们较多地接触媒介,并将信息传播给社会中不活跃的部分,后者在“意见领袖”的影响或指导下获得信息。同时需注意的是,“意见领袖”的这种主导性作用是基于长久以来安期生在广州所具有的信众基础。

  直至光绪初年,顺德廖荻庄《羊城竹枝词》(其一):“为拜仙祠礼郑翁,纷纷游女出城东”,香山张日昕《羊城竹枝词》(其二):“白云山下早秋天,逐队拈香礼郑仙。两鬓太松风太紧,乌丝细绾翠花钿”,番禺林象銮《羊城竹枝词》(其六):“蒲涧濂泉夕照边,白云山上锁秋烟。儿家别有心中事,不拜观音拜郑仙”等,可见当时广府女子因祈生子嗣而礼拜郑仙风气之盛,甚至超过在其他地区普遍流行的佛教观音菩萨信仰。广府民众按照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经验,对于不同的偶像崇拜都以“诚则灵———灵则诚”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标准加以接受或淘汰,“民众对神仙的本意不甚了解也不求深解。他们重视的是其神性,这种神性能帮助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具体的、实际的问题”。

  及至民国时期30年代,如上述曹夷群的通讯报道亦述及广府女子因祈子而虔诚礼拜郑仙风气:

  到祠里去拜郑仙的,要费了很多力气才给你挤进去;尤其是那些年老妇人、摩登少女……好像挤不进去拜一拜郑仙,她们是很不情愿的!祠里全给那白色的烟气弥漫着,对面不易见人,眼睛张不开,眼泪挂在颊上,几乎咳不出气。为了是虔诚来拜菩萨,他(她)完全不觉得怎样的难过!

  ……日间上山的香客,大都没有回去;他们在山上过夜,这叫做“打地气”。女人家要想得子,在山上打了一夜地气,回去就可以怀孕。……因此每晚在山上“打地气”的人,是有几千人。山上的白云寺、能仁寺、濂泉寺……都是给这些“打地气”的香客住满了。他(她)们横七竖八都躺在佛堂大殿的地上。寺外也满躺着人。……

  夜半了,灯光熄灭了,山上寂静了。黑地躺着这许多人在睏觉,鼾声响彻了四野。在这时,就有一班淫荡的野男子,情欲冲动起来,常常在黑暗中用手向身旁睡着的女人的身上任何部分摸了一个快乐,有的还会压上女人的身上偷偷地去干那件事情。不幸被别人瞧见了,也不以为怪;就是那些被摸或被干的女人知道了,不会怒气,也不会声张,静静地任由对方的为所欲为。白云山上暂时做了男女性交的公开场所。她们认为来“打地气”给男子们这样玩弄,是不算一件怎样羞耻的事!

  分析上述对“打地气”的细致描述,既可见当时广州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的一面,亦可见在当时一些社会民众精神深处,仍顽固残存着“野合”求子这种在两千年前上古人类中非常流行的带有原始宗教色彩之性行为观念,从而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新旧道德伦理观念的奇异杂糅及其行为特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徐赣丽]当代都市消费空间中的民俗主义
下一条: ·[李耕]规矩、示能和氛围:民居建筑遗产塑造社会的三个机制
   相关链接
·“民俗文物与博物馆收藏”专题研讨会征稿启事·华西民俗学论坛(2025)|“回向历史的民俗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蓉启幕
·《民俗研究》:2025年第2期目录·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2期活动预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1-2月受理)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毛巧晖]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到田野研究新范式
·深切缅怀陶立璠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民俗研究》:2025年第1期目录
·[刘先福]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生成与演进·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1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1-12月受理)·[杨德亮 金明艳]民俗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周星] “民俗”的体系化与“民俗学”的体系化——对中国民俗学教科书的结构分析·专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叶涛
·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4)在济南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民俗研究》:2024年第6期目录·[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