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为多彩 添华彩”系列非遗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
  作者:新华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8-31 | 点击数:7888
 

  8月25日,由永新华韵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为多彩添华彩”贵州非遗技艺展在北京前门华韵非遗博览园开幕。

  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创新创意传播

  此次“为多彩添华彩”系列活动包括贵州非遗技艺展、“文化扶贫,在路上”主题论坛及“华茅非遗之夜”文化盛典等各类特色活动。来自贵州的马尾绣、苗绣、蜡染、剪纸等非遗精品在前门大街集体亮相,非遗传承人现场进行展演,兼具创新与创意的传播推广方式吸引了大批游客走进展厅与传承人互动。这种沉浸体验式展览将非遗技艺背后的历史故事、审美理念和文化寓意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使非遗以更年轻、更时尚的形象贴近大众。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永新华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永军作为活动主办方在主题论坛上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声。600年历史的前门大街是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重要文化遗产点,永新华韵在前门运营以非遗为主体的园区近6年,集结了众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探索文化产业创新实践,逐步搭建国际非遗大数据库,并建立集营销、会展、体验、传习、演艺、餐饮、养生等多业态、多功能的实体平台,与社会各界和传承人一同建立多功能生态产业链,用“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创新公益行动助力文化扶贫攻坚。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华网2019年8月27日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满族民俗文化》丛书亮相 输出阿拉伯语版权
下一条: ·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9月在济南举行 131个曲艺项目将亮相
   相关链接
·[杨镕]文本化与语境化:民间艺术传承的双重路径·[于晓雨]泰山庙会时空中的传承与变迁
·[祝晓彤 周敏]共塑“地方芭蕾”:中华葫芦第一村的内生驱动与协同治理·[朱煜荣]纳西族热美蹉传承人的双重身份调适与实践研究
·[朱炳国 王群]六月六节俗的传承与杂糅·[周玥]刺绣非遗生产性保护中的文化协商与女性主体赋权
·[周腾]从故事到非遗:苕瓜打金牛传说的地方实践探颐·[周霖]昌都硕督人的狮子舞
·[周春雨]匠心琢玉:《庄子》中技艺故事的诗性智慧·[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
·[张竹村]国际非遗保护领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工匠管理机制分析与启示·[张玉琳]重返生活世界:民间文学的家庭生活实践及其活态传承
·[张宇萱]遗产化视角下传承人口述史的作用机制与当代价值·[张勃]北京春节的传承与变迁
·[袁玥]文化展演场:近代上海书场的表演与空间·[余静林 杨琳]共生理论视域下长江干流语言民俗的活态传承
·[姚慧]黄河流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姚航]都市民俗的“再嵌入”及其调适:非遗的“异地落户”现象研究
·[杨卓玥]西安回坊口承文学的文化叙事与传承研究·[杨柳]韩国无形文化财制度的原形问题及启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