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文本化与语境化:民间艺术传承的双重路径
——以“老妈上京”到跑驴舞的嬗变为中心
杨镕
(中山大学)
摘 要:“老妈上京”题材是清末民国流行于北京周边的俗文学题材,20世纪初经早期评剧吸收演变为《老妈开嗙》,在流传中形成“傻柱子接媳妇”的别名;1952年,昌黎秧歌艺人将秧歌小场“傻柱子接媳妇”改编为《跑驴》,至今仍是冀东秧歌的代表小场。这一题材从北京说唱文学(1870-1910)、评剧《老妈开嗙》(1910-1952)到冀东秧歌《跑驴》(1952-至今)的演变轨迹,揭示出民间艺术传承的“文本化”与“语境化”两种核心路径。文本化路径以相对稳定的文本线性传递为特征(如“老妈上京”到“傻柱子接媳妇”的情节框架延续),语境化路径则依托具体社会文化语境实现母题元素的符号化转译与叙事重构(如秧歌小场《跑驴》的创造性转化)。两种路径在历史流变中呈现动态互构:早期评剧《老妈开嗙》的改编体现了文本化路径对曲种内在发展逻辑的遵循,而抗战时期陀陵《老妈辞活》及新中国成立后《跑驴》的改编则凸显语境化路径对社会变革的回应,实现传统的适应性再生。民间艺术传承的文本化与语境化动态平衡,不仅解释了历史叙事中“断裂/连续”的张力,更启示非遗保护需超越线性史观,以实践创新激活传统资源的当代适应性。
关键词:文本化;语境化;双重传承路径;“老妈上京”题材;跑驴舞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