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5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5年会专区

[杜韵红]民族博物馆与文化多样性
——以云南民族博物馆为例
  作者:杜韵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0-15 | 点击数:5215
 

 

中国民俗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
 
民族博物馆与文化多样性
——以云南民族博物馆为例
杜韵红
(云南民族博物馆)
摘 要:本文定位的民族博物馆特指立足于民族地区建制的博物馆或者冠以民族称谓的博物馆以及民族学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文化语境下,应关注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宏大背景及面临即将消逝的传统文化困境,尝试将博物馆功能进行延伸及开拓性探索,把展示、教育、体验融为一体,将文化信息、文化多样性与博物馆传统功能进行关联与拓展,以展示互动为手段,特别是以民族节日、宗教祭祀、娱乐竞技等活动为载体,以传统的展示陈列为文化背景,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博物馆这个特定的文化空间中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型提升。本文以云南民族博物馆为例,将其近些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希望以此为契机,从可汲取的经验及亟待应对调整的策略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空间,独创蹊径,成为一种可操作的实践模式,以此推动民族类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民族;博物馆;功能;探索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杜鲜]云南大黑天信仰和图像学特征的流变
下一条: ·[樊苗苗]从壮锦动物纹样窥探壮族民间信仰
   相关链接
·让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全国博物馆文创联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民族艺术》:2024年第4期目录
·《民族艺术》:2024年第3期目录·《民族艺术》:2024年第2期目录
·《民族艺术》:2024年第1期目录·[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
·《民族艺术》:2023年第6期目录·[邓启耀]相、义、法:民族艺术的认知与研究方法
·《民族艺术》:2023年第5期目录·[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研究的民族融合意识与传播研究范式·[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温秀秀]仪式文艺视域下新时代赣南采茶戏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王丽清]从民族文化融合看白族大本曲《磨坊记》的文本来源与流变·[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
·[陶子煜]当局者观·[孙正国 夏楠]大禹叙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