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吕凤棠]宋代民间的佛教信仰活动
  作者:吕凤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7-21 | 点击数:25835
 
有的广修佛事,是为了“以忏宿恶”。如《夷坚三志壬》卷一○《石门羊屠》载:“鄱阳石门屠者羊六,以宰羊为生累世矣。庆元二年二月,一道人过门,伸扇觅钱,屠谓曰:‘尔形躯伟然,且无残患,世上有千行百户,不寻一般做经纪,只是懒惰,我平昔不将一钱与乞道人,伏请稳便。’道人怒,指手骂曰:‘汝也是难教化,汝家子杀父,父杀翁,三代轮回作畜类,何得了期!汝今晚杀一羊,又系汝父,却教姓蔡人得吃。’屠者闻言愤甚,携柴杖出击之,倏已不见。是日将暮,市户蔡五遣仆赍钱来买羊一脾,并须肝肺。适盘上肉已尽,但有老雄羊一口,欲杀而售与之。执刀临圈,方拟曳出,羊忽作人声叫云:‘儿杀爷。’随即仆地死。屠始大悔惧,为之改业,而倾竭家资,广修佛事,以忏宿恶。”
有的作佛事是为了祈福。如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二载:一富家为感谢钱若水救命之恩,乃“倾家赀以饭僧,为若水祈福”。又,《夷坚甲志》卷一二《林积阴德》载:南剑士人林积在京师旅馆中捡到一商人失落的珠宝,还给了商人,商人为了感激他的恩德,“以数百千就佛寺作大斋,为林君祈福”。
5.造像修庙
宋人为表示信奉之诚,积累功德,往往借机“写经造像,修建塔庙”。(注:《司光氏书仪》卷5《阍帛》。)如“俞一郎者,荆南人。虽为市井小民,而专好放生及装塑神佛像”。(注:《夷坚三志己》卷4《俞一郎放生》。)“德藏寺,……寺有水陆斋坛,往岁富民沈忠建,每设斋,施主虔诚,则茶现瑞花,故花俨然可睹。”(注:《闲窗括异志》。)江州景德镇寺新戒坛,兴建于熙宁九、十年间,所需的全部资金由太子宾客陈巽提供。(注:《曾巩集》卷19《江州景德镇寺新戒坛记》。)北宋中期省聪和尚重建的高安县圣寿寺,所需资金由当地富户吴智讷施予。(注:光绪《江西通志》卷222《圣寿院记》:“郡有吴智讷者,治生有余,辄尽之于佛,既为僧舍之后室,又为聪治其法堂,极壮丽,凡材甓、金漆皆具于智讷。”)北宋中期兴建的广昌县大觉寺,由“生员刘万年妻毛氏捐资八百两建造”。(注:同治《广昌县志》卷6《寺观》。)奉新县宝莲院由富户刘氏出钱兴建,史载他将“新安乡田地,岁收百余斛及山地之利,永舍充于宝殿长命灯钷”。(注:光绪《江西通志》卷121《宝莲院记》。)“宣和末,有巨商舍三万缗装饰泗州普照塔焕然一新”。(注:陆游《老学庵笔记》卷8。)
6.结会修行
宋代佛都徒盛行结会,特别是在江南和四川各地,因佛教等非常发达,故此这些宗教的法会也特别多,什么水陆斋会、水陆道场(施饿鬼会)、山头斋筵聚会(葬斋)、烧香会、诸神圣诞会等名目之会不计其数。如黄幹说:“释氏之教,南方为盛,男女聚僧庐为传经会,女不嫁者,私以庵舍以居。”(注:《黄勉斋先生文集》卷8《朝奉大夫文华阁待制赠宝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谥文朱先生行状》。)如在南宋都城临安众多会社中,“奉佛则有上天竺寺光明会,皆城内外富家助备香花灯烛,斋衬施利,以备本寺一岁之用。又有茶汤会,此会每遇诸山寺院作斋会,则往彼以茶汤助缘,供应会中善人。城中太平兴国传法净业会,每月十七日则集南沙士,十八日则集女人,入寺讽经听法。岁终则建药师会七昼夜。”(注:《南宋古迹考》,《都城纪胜·社会》。)《西湖老人繁胜录·天竺光明会》也载:都城临安“递年浙江诸富家舍钱作会,烧大烛数条如柱,大小烛一二千条,香纸不计数目。米面、碗碟、匙箸、扇子、蒲鞋、筱帚、扫帚、灯心、油盏之类俱备,斋僧数日,满散出山。”又,《梦粱录》卷一九《社会》载道:“四月初八日,六和塔寺集童男童女、善信人建朝塔会。”“每月遇庚申或八日,诸寺庵舍集善信人诵经设斋,或建西归会。”明州(今浙江宁波)亦盛,如释知礼《结念佛会疏》曰:“明州延庆院念佛净社,当社普结僧俗男女一万人,毕世称念阿弥陀佛,发菩提心,求生净土。每年二月十五日,于院启建道场,供养三宝,斋设僧田功德,……为度众生,取于净土……”(注:《全宋文》卷181。)又《夷坚三志壬》卷六《蒋二白衣社》载:“鄱阳少年稍有慧性者,好相结诵经忏,作僧家事业,率十人为一社,遇人家吉凶福愿,则偕往建道场,斋戒梵呗,鸣铙击鼓。起初夜,尽四更乃散,一切如僧仪,各务精诚,又无捐匄施与之费,虽非同社,而投书邀请者亦赴之。一邦之内,实繁有徒,多著皂衫,乃名为白衣会。”《夷坚支志庚》卷七《盛珪都院》载:“绍兴辛亥上元日,(饶州)里中豪者王德璋倡率社甲为佛会,禳除凶灾,且荐拔遭兵而死者。”江州有白莲会。陆游《入蜀记》曰:“盖往太平宫焚香,自八月一日至七日乃已,谓之白莲会。莲社本远法师遗迹,旧传远公尝以一日借道流,故至今太平宫岁以为常。东林寺亦自作会,然来者反不若太平之盛,亦可笑也。”无为杨氏,“尝结弥陀社,著决定住往西方论,劝人修行,疾且革,语家人曰:‘生死本空,无甚悲恼。’诵西方佛名不绝口,端坐而逝,自号白云子”。(注:李公端《姑溪居士文集》卷49《杨判官墓志铭》。)温州有诵佛会,《夷坚甲志》卷四《江心寺震》载:“绍兴丙寅岁,温州小民数十,诣江心寺赴诵佛会。”……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高福进]射日神话及其寓意再探
下一条: ·[李子贤]被固定了的神话与存活着的神话
   相关链接
·[毛巧晖]抗战时期民间文学的大众化实践及本土话语的生发·[杨镕]文本化与语境化:民间艺术传承的双重路径
·[隋丽]前置的情感动机:民间叙事的结构与“前结构”·[朱韵伊]主体性与物质性:民间信仰研究的范式转变与路径拓展
·[朱奕丰]看见她:国家话语与民间文艺实践中的女性叙事(1949-1966)·[朱林]时间的空间化:民间传说的地方性再认识
·[朱家钰]新媒介中泰山传说的创编与讲述·[朱炳帆]“五羊传说”申遗晋级的可行性分析与再语境化重构
·[张怡 周全明]民间工艺创新设计的局内意识与局外意识·[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赵依铖]建构“民间”之声:塞西尔·夏普的民歌实践、文化政治及学术史的回响
·[赵秋谨]明清民间故事漂泊母题研究·[张玉琳]重返生活世界:民间文学的家庭生活实践及其活态传承
·[张宇萱]遗产化视角下传承人口述史的作用机制与当代价值·[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
·[张京京]灰姑娘故事的精神内核·[张楚晗]从“冥判机制”探析佛教对中国传统礼制的适应
·[袁文军 袁宙飞]中国传统年画中的性别秩序·[俞明雅]钱塘江潮患与治潮先贤的再发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