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第二届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开幕
  作者:记者 冽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27 | 点击数:5599
 


   中新网西安1月26日电(记者 冽玮)记者26日从陕西省有关部门获悉,“品味陕西——第二届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活动26日在台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幕,该活动从2012年1月26日(正月初四)开始,至1月30日(正月初八)结束,旨在进一步挖掘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内涵,引导两岸民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俗传统文化。

  据了解,“品味陕西—第二届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由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陕西省友好协会以及台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共同主办、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和台湾唐龙艺术有限公司承办。

  此间有关人士称,春节庙会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活动,浓缩了千百年来民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精华,是老百姓过年休闲游乐、享受喜庆吉祥生活的理想场所。作为中国人传统的节日形式之一,海峡两岸的庙会形式各具特色,但都深受两岸民众的喜爱。陕西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特别是周、秦、汉、唐时期所展现的“秦汉雄风”和“大唐盛世”景象所创造的辉煌成就,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到了巅峰,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连接东西方文化、文明的纽带。

  本次庙会主要通过民俗文化表演、传统手工技艺、陕西小吃品鉴、今昔陕西展示等四大板块,通过现场表演、图文展现、书画展、赏玩品鉴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全方位展示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人文底蕴、丰富多样的民俗底蕴,让台湾民众全面深入感受陕西,以及陕西人民对台湾同胞的热情好客。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庙会囊括了陕西几乎所有的传统美食,包括biangbiang面、肉夹馍、牛羊肉泡馍、灌汤包、蜂蜜粽子等在内的20多种陕西特色小吃,让台湾民众不仅可以品尝到最地道的陕西小吃,还可以观赏到独具一格的小吃制作技艺。同时,蜚声海内外的皮影、布老虎、安塞剪纸、西秦刺绣、提线木偶、陕西面人、面花、泥塑、木版年画等9类传统工艺产品也会一一精彩呈现。

  据悉,为了提高台湾民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现场将邀请游客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此外,陕西民俗文化表演也是其中的一个重头戏,这部分融合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等内容,汇聚了包括陕北民歌、秦腔、华县皮影戏、安志顺陕西鼓乐等在内的非遗项目,向台湾民众全面展示三秦大地的文化风貌、陕西人的多才多艺和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而今昔陕西图片展,将通过新老照片及“陕西八大怪展区”展示历史陕西与当代陕西风采,使台湾民众在领略到陕西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也感受到中华民俗传统文化的蓬勃发展。(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2年01月26日 22:3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冯骥才:龙年说“龙”
下一条: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相关链接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致辞·[王均霞]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视野中的本土女性民俗学研究
·[王京]对中国民俗学学派建设的几点思考·[刁统菊]“田野作业”概念的发展史
·[穆昭阳]寒婆传说中的地景呈现与文化意涵·[邹东子 甘德志]“不祥之地”还是“聚财宝盆”
·[朱梁灏]民俗学的日常生活转向与批判的日常生活研究述论·[周逸敏 羌玲]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与当代使命
·[郑立洋]民俗主义视域下网络小说《道诡异仙》文本解读·[赵思晗]符号与仪式的互动
·[赵帅鹏]民俗物质性:从新艺术史到图像民俗的理论接合与跨界思考·[张一帆]虚拟空间中的民俗:新媒体语境下民俗传播特征与知识再生产
·[张淇源]媒介养老:一种宗族养老传统的理论路径与可能·[张隽波]民国历书中的春节标注及年俗话语建构
·[张勃]北京春节的传承与变迁·[余玮]“物”与民俗学史叙述
·[余静林 杨琳]共生理论视域下长江干流语言民俗的活态传承·[游红霞]谱系理论视角下民俗文化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与路径
·[叶玮琪]实践民俗学视野下风俗教化的变迁与回顾·[姚航]都市民俗的“再嵌入”及其调适:非遗的“异地落户”现象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