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5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5年会专区

[孙妍]口头传统与民俗主义的互动共生
—— 以都江堰“白蛇传说”的当代实践为例
  作者:孙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5-10-17 | 点击数:8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口头传统与民俗主义的互动共生
— — 以都江堰“白蛇传说”的当代实践为例
孙妍
(云南大学)
 
摘 要:在全球化和非遗保护的背景下,口头传统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成为重要议题。本文以民俗主义为理论视角,以都江堰地区“白蛇传说”的当代实践为个案,探讨了这一经典口头传统如何被旅游产业征用、重构并赋予新功能。研究表明,白蛇传说经历了从地方口头叙事到全域旅游核心 IP 的转化过程:其一是历史的景观移植,青城山凭借道教圣地的文化基因,成功实现了传说从“峨眉”到“青城”的在地化重构,构建了“寻白素贞源”的新叙事;其二是科技的感官重塑,以《白蛇·一念青城》项目为代表,通过数字技术创造了多感官沉浸式体验,但也导致了本真性真实与建构性真实、深度体验与即时碎片化体验之间的张力;其三是文化的功能转变,传说从承载伦理教育的社区功能,转向服务于消费与娱乐的经济功能,衍生出诸多“泛民俗”产品。结论认为,旅游民俗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口头传统提供了创造性转化的新路径,使其通过“体验式传承”在数字时代重获生机,也潜藏着文化深度消减与主体性让渡的风险。都江堰的实践表明,民俗的生命力在于持续的创新与调适,而非固守本质主义的“本真性”。

      关键词:口头传统;民俗主义;白蛇传说;都江堰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孙瑾]西王母传说在日传播研究
下一条: ·[孙岩 Любовь.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Одзял]“石化”意象的文化隐喻:俄罗斯远东地区那乃族博隆湖传说中“人-石转化”的人类学解读
   相关链接
·[林安宁]口头传统楔入型受众的接受养成机制论·[李欣然]声音、身体与传统:认知口头诗学视域下的童谣研究
·[贾琛]制度下乡与民俗研究新方向·[黄亚欣]口头传统演述的具身性
·[韩亚轩]“花儿”中的程式、表演与文化记忆考察·[丁玉蓉]从"蛇妖"到"新女性":白蛇传说的民间叙事流变与文化记忆重构
·[白存良]口头传统规约下的《水浒传》在地化演绎·第三届“口头传统研究”硕博论坛奖征文启事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
·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
·[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
·[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