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声音、身体与传统:认知口头诗学视域下的童谣研究
李欣然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口头诗学为口头传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确立独特的美学价值,但对口头传统中诗学机制的分析缺乏生成过程的透彻解释。近年来,认知研究与口头诗学的跨学科合作中,认知口头诗学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出现,对深入揭示人类认知与社会文化特殊性间的互动机制提供切口。本文从认知口头诗学的理论视角出发,以童谣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多模态表演中的具身认知机制。通过分析童谣在口头传唱过程中的语音变异、韵律结构、身体动作与游戏规则的互动,本文指出童谣的稳定性与艺术性并非依赖于文本意义,而是源于声音与身体的多模态耦合。儿童在语音优先的认知策略下,通过声音、节奏、动作与群体协作,实现对“传统”概念的具身习得与审美体验。本研究为童谣研究走出“文本中心”与“成人中心”困境提供了新的理论路径,也为认知口头诗学提供了短小文类的分析案例,为揭示口头传统的生成机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认知口头诗学;口头传统;童谣;多模态性;具身认知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