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新考工记”见人见艺见心
  作者:薛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1-24 | 点击数:10663
 

 

 早在中国2500年前,我国《考工记》一书有云:“知得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工艺文献,《考工记》不仅记载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陶瓷、打磨六大类、30个工种的详细内容,根据其定义,“工匠”为圣人所创造之物的记录者和传承者。如今,大国工匠的“匠心”与“匠艺”同样被时代所记录与传承。

  2019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作为开年大展,1月11日开幕的“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无疑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献给观众的一场品鉴高水准手工艺术之美的重磅之作。中法“工匠”邂逅于国博,以一场横贯古今、对话东西的大展,共同呈现手工艺共通之美,具象阐释中法当代“工匠精神”。

  见人:一次中法当代“匠人”的集体对话

  “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以中法传统手工技艺的当代创新为主线,邀请15位法国手工艺大师与11位中国手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和知名艺术家参与,共展出作品180余件(套),涉及陶瓷、玻璃、金属锻造、麦秆编织、榫卯、皮革、皮影、玳瑁、折扇、折伞、褶裥、全形拓、凹版照片术、木版水印等。中法双方策展人介绍,展览所邀艺术家的技艺或源于家族传承,或出自名门,都有着数十年的积累,深得技艺精髓。与此同时,他们又都以大胆创新而成为各自领域的时代翘楚,其作品的工艺、形制、材料,融入当代气息,既具有传统的根基,又带有当代的审美,呈现出传统手工艺的当代活性。

  在展览开幕式上,中方艺术家代表甘而可与法国艺术家代表杰拉德·迪纲共同表达了文化交流与分享的愿望。他们表示,不论国籍,身为艺术家,自己的使命是通过分享,让传统文化永恒传承下去。希望借助此次展览,观众可以聚焦作品中的激情与人类共通的情感,呼吁全社会对“工匠”进行保护。

  展览以中法手工艺术家作品共存一个空间的展陈形式,分置各单元之中,为对话营造空间,细分为“大美日常”“重塑空间”“对话五行”“造法自然”“平面洞天”5个单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美日常”单元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甘而可与法国手工艺大师克里斯蒂安·博内特、罗兰·达拉斯佩、塞尔吉·阿莫鲁索均擅长使用贵重材料(如漆、银、玳瑁和稀有皮革),此次他们的作品在同一主题下联袂展出,突出其个性特点的同时又反映了注重实用功能的共性。在“对话五行”单元中,大师们还与自然界的基本元素建立有启发性的对话。中国国家级非遗项目油纸伞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毕六福与法国艺术大师米歇尔·赫尔托特共同以“伞”为载体,彰显传统民族艺术的生活美学魅力。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9年1月22日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北京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突出非遗特色和冬奥主题
下一条: ·国图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启幕
   相关链接
·[刘卓越 孙义苏]非遗活态传承中的身份重构:梅庵派古琴传承人的代际实践·[刘鑫]传播学视角下隆德地区“仪程官说仪程”民俗研究回顾与展望
·[刘文青]民间文学《劏狗六爹的故事》的非遗传承历史考究·[李香霖]“俗民”何以“感受生活”
·[李生智]丧服传承·[李梦娴]文化群体记忆视角下春节民俗传承
·[柯小杰]地方志视角下的民俗记录与乡情传承·[金茹雪]“两创”视域下曲艺类非遗活化路径研究
·[蒋亭亭]1949-1966年山东梁山地区水浒人物传说的自发性传承机制研究·[姜新琪]当代城市节日的公共性传承
·[黄景春 陈杰]豫南盘古神话的在地化生成及活态传承·[贺少雅]生活的发现:笔记的民俗学研究
·[何志清]客家古祠堂文化的传承保护研究探析·[何世华]做好乡村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构建中国民俗学自主知识体系打牢坚实基础(结合长春市实际)
·[何赛飞]绍兴禹陵村姒姓后裔祭禹仪式的身份实践与非遗传承·[葛玲]当代赫哲族“伊玛堪”传承情况调查
·[高艳芳]文旅融合背景下民间传说功能转向的表现、动因与路径·[高瑞华]“传统”的发明:当代通海洞经音乐传承人的身份认同与文化重构
·[杜小钰]石臼湖舞龙非遗的活态传承与长江文化精神特质研究·[翟笑轩]自然景观与民间传说的动态共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