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马昌仪]《中国神话学百年文论选》:编者的话
  作者:马昌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1-13 | 点击数:5861
 

马昌仪选编:《中国神话学百年文论选》(叶舒宪主编《神话学文库》之一),西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

   20世纪90年代,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选编了一部《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初版,下简称1994年本),起迄时间是1903—1992年。1994年本出版后,受到国内外高等学校包括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师生、研究机构的学者以及对神话有兴趣的读者的首肯和欢迎。

  随着岁月的流逝,20世纪已成为历史,选编一部世纪百年的神话学文论选集的工作,便提到日程上来了。21世纪之初,我便在1994年本的基础上开始了《中国神话学百年文论选》的选编工作。现在选编工作已告完成,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有一些情况交代如下:

  (一)本书选录了1903—2000年间国内外发表的99位中国学者撰写的有重要影响的中国神话学研究论文(含神话学专著中能独立成篇的章节)115篇,以期展示出20世纪百年间中国神话学所走过的道路和所取得的学术成就。

  (二)本书所选文章编排以历史编年为序,上册除了刘锡诚的序言外,包括1903—1966年的论文,下册包括1981—2000年的论文,书末附有《中国神话学百年文论要目》。

  (三)与1994年本相比,本书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增加或置换了48篇新选的论文。中国神话学的奠基者或开拓者,除了1994年本选载的观云、夏曾佑、鲁迅、周作人、梁启超、苏雪林、茅盾、钟敬文、郑德坤、郑振铎、江绍原、黄石、冯承钧、吴泽霖、常任侠、吕思勉、马长寿、岑家梧、程憬、徐旭生、杨堃、闻一多等人的文论外,本书新选或增选了王国维、胡适、谢六逸、陈梦家、顾颉刚、孙作云、丁山等前辈学者的文论。王国维提出的关于传说有史实为之素地的观点与二重证据法,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陈寅恪所归纳的王国维治学的三大主张,即“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见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对中国神话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四)本书所选的99位神话学者中,自中国神话学的奠基时期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世纪末一直都在从事中国神话学的研究或涉猎神话学并不断有神话论文或有关文字问世者,仅有六人。他们是:茅盾、顾颉刚、苏雪林、钟敬文、杨宽、周作人。这六位学者是中国神话学的开创者、奠基者和历史见证者,是世纪神话学家。在这里,我想对“古史辨”神话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杨宽多说几句。20世纪30―40年代,杨宽撰著了大量的神话学论文,1938年写作的《中国上古史导论》奠定了他在中国神话学史上的地位。晚年旅居美国时期也撰写了多篇有影响的神话学论文。本书增选了他晚年写的《系统探索古史传说的四点看法》(1993年)和《楚帛书四季神像及其创世神话》(1997年)两文。他在《历史激流中的动荡和曲折——杨宽自传》(台北时报文化公司1993年版)一书中,对20—40年代曾经对史学界、神话学界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三个新学派——以王国维为首的释古派、以顾颉刚为首的疑古派、以郭沫若为代表的社会史派——的成就得失,以及他本人对系统探索古史传说的思考,做了中肯的评述。这些文章即使在今天,也还是我们研究中国神话学史的重要参考。

  (五)台港学者和旅居海外的学者对中国神话学的建构和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除了1994年本中已经选录的卫聚贤、芮逸夫、陈国钧、凌纯声、管东贵、饶宗颐、王秋桂等学者的作品外,本书将张光直的《中国创世神话之分析与古史研究》置换为《商周神话之分类》,增加了哈佛大学女民族学家李卉的长文《台湾及东南亚的同胞配偶型洪水传说》。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刚出版后,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李福清老友曾给我来信,说我的选本漏选了一篇重要的神话论文,他指的就是李卉的这篇文章。李卉于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台湾大学人类学系,1955年曾在凌纯声带领下,随李亦园、任先民等人类学家到台湾屏东来义乡做排湾族的调查研究,后与张光直一起到美国哈佛大学深造,并在哈佛大学东亚系任教。此文发表于1955年台湾出版的《中国民族学报》第1期上,一向得到学界好评。这次,我托台湾东吴大学的鹿忆鹿教授在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找到了这篇文章并复印寄来。为了本书的选编出版,我还拜托赴美访学的考古学家邵望平和神话学家杨利慧到哈佛大学拜访她,带去大陆神话学者对她的问候。在本书选编期间,台湾中央研究院李亦园院士寄来他1996年撰写的《端午与屈原——神话与仪式的结构关系再探》一文,此文是1994年本所收录之《一则中国古代神话与仪式的结构学研究》(1981)的续篇,故此次两文都收入本书。此外,日本福冈西南大学外国文学部教授王孝廉、台湾东海大学教授胡万川也都提供了他们在海外新发表的论文。

  (六)史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向来是中国神话学的重要方面军。本书选编时,在1994年选本的基础上增选了吕子方、蒙文通、杨希枚、李少雍、刘信芳、李零、王小盾、白庚胜、冯时等学者的作品。他们从多学科的角度探析神话,为中国神话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和通道。

  (七)一百年来,中国神话学的大厦是由一代又一代的神话学者添砖加瓦建造起来的,同时学科的发展也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神话学者。本书选录了一大批青年神话学者的成果,展现了中国神话学发展的时代新貌。

  (八)本书所收文论,其写作时间跨越百年,不同学者的神话学说不同、观点不同,所采用的版本、引文、译名各不相同,个别文字也有前后不一,相互抵牾的地方。编者在选编过程中,尊重作者当年发表时的遣辞立意,除了明显的误植之外,本书一般不作改动。

  (九)衷心感谢海内外神话研究者对本书选编工作的支持和帮助。由于他们给我提供自己的新作、代表作,给我签署版权委托书,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遗憾的是,虽然经过多方努力,仍然有几位作者和作者家属没有能够联系上,部分作者的地址有变动,也给我们的联系工作带来困难。敬请这些作者费神,请与出版社直接联系,以便奉寄样书。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本丛书的主编、中国神话学会的叶舒宪先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人文出版分社的冯晓立社长、编辑邓微女士、本书责任编辑杜莎莎、谢勇蝶,以及好友刘涟和我的老伴刘锡诚,没有他们的支持与帮助,这样一部百多万字的学术书,是很难问世的。

  2013年5月30日于北京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黄兴涛]探究近代中国的时间之史
下一条: ·[叶舒宪]“神话学文库”总序
   相关链接
·[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张晖]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当代转型:韩国学者洪允姬的理论反思与实践阐释
·[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尹博]上海都市生活的饮料神话:基于星巴克与蜜雪冰城网络言论的文化观察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神话研究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范式的再思考·[邢光耀]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谢言]从甘娲到娲甘:长诗《甘工鸟》价值重估·[谢虎]神话遗产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叙事策略
·[魏畅]复归、生殖与丰产:尸体化生类型神话中的象征意涵·[王午琦]数字时代神话日常化重构与民俗学回应
·[苏永前]话语、意识形态与知识生产·[秦选涵]“汉学西传”视野下晚清传教士关于中国神话的研究
·[吕树明]论屈原多重身份影响的神话书写实践及文学策略·[陆佳妮]基于“语象综合体”视角下的钟馗神话传说、图像与仪式的互动机制研究
·[卢秋彤]作为仪式的游戏·[刘雪瑽]制造“神话”:近代中国的文化翻译与知识重构
·[刘天一]中国古代旱魃神话的改造与民间暴力禳旱观·[刘建波]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间文学调查队对云南彝族神话的搜集整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