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同站点书签
  • [搜狐读书连载]消失的搭车客:洞悉美国社会和都市人心灵的哈哈镜
    添加人:silver 时间:2008-09-09 17:12:01 已有 1200 人点击, 0 人评论
    消失的搭车客:洞悉美国社会和都市人心灵的哈哈镜 作者:[美] 布鲁范德 译者:李扬 王珏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03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563363025 ·条码:9787563363025 ·版次:2006年11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 内容简介   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本书当代都市传说的开山之作,美国最成功的学术畅销书,洞悉美国社会与都市人心灵的哈哈镜。   最恐怖、最鬼怪、最搞笑、最尴尬……“男友之死”:一对恋人驾驶的汽车被迫抛锚,男友让女友呆在车里,自己出去求助。男友一去不回。第二天,前来救援的警察警告说:“小姐……不要回头看!”回头看的女友吓得头发一下子变白了,因为她看到……   “消失的搭车客”:一个女孩请求司机送她回家,司机看她很冷,还借了外套给她披上。当他们经过长青墓地时,女孩请他们稍停一会儿,但是女孩一直没有回来……外套挂在一块墓碑上,墓碑上照片中的人就是那个女孩。   “令人难堪的裸体”:一位老板因为妻子、孩子似乎忘记他的生日而郁闷,所以他欣然同意和一向暗恋的女秘书到她的公寓共进午餐。女秘书出去买蛋糕回来之际——后面跟着老板的妻子、孩子——发现:老板全身脱光,只剩下袜子……   “黑暗中的屁”:珍妮第一次赴男孩子的约会,肚子因为午饭吃的红辣椒而发胀。她趁男孩子给她开车门并走到另一边的时候把屁给放了,其声音如响雷,她把窗户摇下来扇去臭气。她以为万事大吉,结果发现后座坐着两个人…… --------------------------------------------------------------------------------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美国当代民间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些故事,并把它们当作真人实事——的著述。作者融会了有关最著名、最搞笑、最离奇、最惊险的美国都市传说的发现,并试图揭示这些当代民间叙事的诸多模式和可能包含的意义。诚如作者所指出,人们花时间讲述和聆听传说,不仅仅是因为其奇异有趣的情节,更深层的原因是它们真实地传达出创造者和传播者所处的语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心理,并进而影响到我们的心理、知识和行为规范系统。 -------------------------------------------------------------------------------- 作者简介   布鲁范德(J.H.Brunvand),美国著名民俗学家,曾担任美国民俗学会主席,人称“都市传说先生”,代表作是《美国民俗学》。布氏影响最大的治学领域,是他在都市传说方面所作的开创性搜集和研究工作。他的都市传说研究专著《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在学界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学术畅销书”之称。   李扬,香港大学哲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珏纯,文学硕士,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旧篇新章 作为民俗的都市传说 传说的讲述 “男友之死” 作为文化符号的都市传说 都市传说的阐释 第二章 经典的汽车传说 “死亡之车” “花心男人的保时捷” 路边幽灵:“消失的搭车客” 第三章 “钩子”和其他少年恐怖传说 成长中的恐惧 “钩子” “后座杀手” “孩子的计时保姆与楼上的男人” “室友之死” “炉中的宠物(或婴儿)” “嬉皮计时保姆” 第四章 可怕的污染 “头发里的蜘蛛” “肯德基油炸鼠” “下水道里的鳄鱼” 第五章 尸盗 “包裹中的死猫” “丢失的奶奶” 第六章 令人难堪的裸体 “结实的水泥卡迪拉克” “旅居车里的裸男” “火车车厢里的裸男” “尴尬的场面” “聚会中的裸体主人” 更多的裸体传说 “黑暗中的屁” 第七章 购物的噩梦 “红绒蛋糕” “毯中蛇” 第八章 正在生成的传说 后记 译后记 定价:17元 -------------------------------------------------------------------------------- 搜狐读书:图文并茂 连载 > 人文社科 > 社会时政 > 消失的搭车客:洞悉美国社会和都市人心灵的哈哈镜 《消失的搭车客》 序   美国最成功的学术畅销书 简要目录内容简介作者简介本书卖点推 荐插图(图)(1)插图(图)(2)插图(图)(3)插图(图)(4)插图(图)(5)插图(图)(6)插图(图)(7)插图(图)(8)插图(图)(9) 《消失的搭车客》 第一部分 给喜欢恐怖和害怕恐怖的人 经典的汽车传说之一:“死亡之车” (1)经典的汽车传说之一:“死亡之车”(2)DB副本图(图)电话副本图(图)丢失的奶奶副本图(图)都市传说汽车副本图(图)钩A图(图)故事真相图(图)路边的搭车客图(图)魔鬼图(图)杀手图(图)毯中蛇图(图)杂色图(图) 《消失的搭车客》 第二部分   “消失的搭车客”——一个经典的汽车传说,这个关于幽灵的传说于20世纪初在美国及其他国家开始出现,在大萧条时期被添加了新的汽车主题,之后变成一些差异较大的模式类型,包含了一连串奇特的细节,其中的某些情节甚至来自早年的民间传说。 经典的汽车传说之二:“消失的搭车客” (1)经典的汽车传说之二:“消失的搭车客”(2)少年恐怖传说之一:“钩子”(1)少年恐怖传说之一:“钩子”(2)少年恐怖传说之二:保姆与楼上的男子(2)少年恐怖传说之三:“室友之死”(1)少年恐怖传说之三:“室友之死”(2)可怕的污染:“肯德基油炸鼠”(1)可怕的污染:“肯德基油炸鼠”(2) 《消失的搭车客》 第三部分   对于传说的讲述者和听众来说,怎样处置多余的宠物,是一个值得津津乐道的话题。长得太大的小鳄鱼,可能会被塞进下水道,但更常见的难题是,怎么处理死了的宠物?显然,你不能把一具猫的尸体塞进抽水马桶,住在公寓的住户要把一只死猫埋在院子里也是不可能的。 尸盗:“包裹中的死猫” (1)尸盗:“包裹中的死猫”(2)“聚会中的裸体主人”(1)“聚会中的裸体主人”(2)购物的噩梦:“毯中蛇”(1)购物的噩梦:“毯中蛇”(2)“炉中的宠物(或婴儿)”(1)“炉中的宠物(或婴儿)”(2)“黑暗中的屁”(1)“黑暗中的屁”(2)
  • 常建华:《岁时节日里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图记》
    添加人:karin 时间:2009-02-07 11:35:35 已有 1746 人点击, 0 人评论
    搜狐读书频道:图书连载 > 人文社科 > 文化 > 岁时节日里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图记 作者:常建华 中华书局 2006年   古代社会生活图记,娓娓讲述从皇宫帝苑到市井闾巷的悠悠往事,逼真再现传统中国人生活百态。本书在比较系统地占有资料,特别是地方志资料的基础上,注意全面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日本学者的成果,力图更准确、细致、系统地反映出中国古代汉族岁时节日的基本面貌。并提出一些新说。本书配有较多的图像资料,既便于读者理解正文,同时也使本书更加生动有趣,希望给读者带来愉悦、轻松的感觉。 内容简介 年复一年,我们生活在周期性的时空转换中,从孩提时代至今,约定俗成地在特定时间进行民俗活动。岁时节日带给我们新鲜、欣喜、娱乐,生活节奏和人际关系得以调整,内心的情感得以表达,节日使生活绚丽多姿。 从元旦的拜年至岁末的守夜,节日有着古老的历史;无论是清明祭祖。还是七夕乞巧,都有动人心魄的民间传说;饺子、年糕、粽子、月饼以及腊八粥,这些年节的象征食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含义……人类了解自己的历史,不能忽略岁时节日。  古代社会生活图记,娓娓讲述从皇宫帝苑到市井闾巷的悠悠往事,逼真再现传统中国人生活百态。 本书在比较系统地占有资料,特别是地方志资料的基础上,注意全面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日本学者的成果,力图更准确、细致、系统地反映出中国古代汉族岁时节日的基本面貌。并提出一些新说。本书配有较多的图像资料,既便于读者理解正文,同时也使本书更加生动有趣,希望给读者带来愉悦、轻松的感觉。 作者简介 常建华,1957年生,河北张家口人。1978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5年留系任教,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宗族制度与族谱学、风俗史、18世纪的国家与社会。担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兼职教授、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著有《宗族志》(1998)、《社会生活的历史学》(2004)、《明代宗族研究》(2005)等书,合作编著《中国家谱综合目录》(1997)等多种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及杂著多篇。 目录 前言 元旦 元旦小释 祀神祭祖与拜贺 元旦饮食 从初一到初五 人日 人胜 登高 鬼鸟 七宝羹·煎饼 立春 东郊迎春 春牛芒神 打春求吉 春盘 春胜·春幡·宜春帖 上元 灯节之源 灯节之流 祈蚕与紫姑卜 从豆糜到元宵 天穿与填仓 天穿节的由来 天仓·添仓·填仓 晦日·中和·二月二 晦日 中和 二月二与龙抬头 社日与土地神诞 花朝 中春花朝 百花生日 文昌诞 文昌神信仰的形成 文昌神信仰的传播与普及 文昌诞节的地域分布与形态 文昌诞节的特点 上巳 上巳由来:祓禊与求子 流杯聚会与射礼·踏青 戴荠插柳·祀神·农占 寒食与清明 寒食的起源与其演变 从节气到节日的清明 墓祭 春游与娱乐 插柳与簪柳 浴佛 浴佛活动的传人 浴佛节习俗种种 端午 药俗 饰物 竞渡 角黍 夏至与天贶 夏至 天贶 七夕 牵牛织女 乞巧种种 中元 盂兰盆会 中元释义 祭祖活动 中秋 玩月拜月 月饼由来 月亮占候 摸秋送瓜 重阳 重阳来历 登高远眺 茱萸避恶 菊花延寿 重阳花糕 十月朝与下元 [十月朝]的起源 送寒衣 开炉 涤场与祀牛 祀厉礼俗 下元节 冬至 祭天 数九 测日影·添线·飞灰 履长与献鞋袜 绝事与拜贺 祭祖 冬至馄饨及其他 腊日与腊八 腊日源流 腊会与腊赐 腊除 收藏 浴佛与腊八节 祀灶 灶神的来源 祀灶 扫舍·跳灶王·赶乱岁·口数粥 照田蚕 除夕 桃符·春联·门神 照虚耗 驱邪风俗种种 宿岁·馈岁·分岁·守岁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符拉基米尔佐夫:《成吉思汗传:世界历史上的战争之王》
    添加人:karin 时间:2009-02-07 11:57:51 已有 1794 人点击, 0 人评论
    有很多插图。 ---------------------------------------------------------------------- 搜狐读书频道 连载 > 人文社科 > 历史 > 成吉思汗传:世界历史上的战争之王   《成吉思汗》是苏联作者符拉基米尔佐夫的作品。他写成这部《成吉思汗传》,是在苏联十月革命以后的四五年间,他已经初步掌握了马列主义的思想武器, 所以这本书的内容, 既不是深奥得除自己外连任何人都看不懂的“古董”作品, 也不是庸俗化的低级读物,却是一部既专门而又大众化的学术名著。在这本书里,他不只把成吉思汗的个性、才智和思想都能够深切地刻画出来, 而且也能够好好地把握了成吉思汗的时代和环境。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 作者:符拉基米尔佐夫 定价:29.8元
  • 潘洪钢 编:《细说清人社会生活》
    添加人:clamstock 时间:2009-05-13 20:37:17 已有 1785 人点击, 0 人评论
    《细说清人社会生活》  潘洪钢 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定价:35元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写给普通读者的清代社会生活论著。此书基本以清人入关至清帝逊位为时间断限,比较细致、风趣地介绍了清代从宫廷到民间、从汉民到旗人、从南方到北方的社会生活,包括最基本的衣、食、行,到婚姻、欢场、官场、科举,以及匾额、印章、名片、手纸,可以说应有尽有。对于书中介绍的方方面面,作者所介绍都原原本本、有理有据。近年来清宫剧演出了不少,其中有些内容和细节不甚准确,而此书却对其中的不少给出了答案,可正视听。此书的出版,有相当的文化普及价值。 【目录】 番薯、满汉全席与清代社会 1番薯的引进和推广 2满汉全席及其产生与发展 趣说清人的吃 1从纪晓岚的吃说起 2吃多与吃少的故事 3异食与豪奢 宫廷中的饮食与宴会 1从慈禧太后的吃说开去 2宫廷中的宴会 吃与养生及敬老 1吃与养生 2清代的敬老 清人与烟、酒、茶 1从纪晓岚的大烟袋说起——清代吸烟之盛 2清人的饮酒 3清人的饮茶 清人服饰概说 1孙之獬的故事和“十从十不从” 2说旗袍 3服饰的等级原则 4官服中的袍与褂 5黄马褂与黄面褂 6清代普通民人的服饰(附说裁缝) 7清人服饰变迁若干例 说清代的轿子 1等级制度及乘坐者的规定 2赐紫禁城骑马与赐肩舆 3趣说清代的轿子 清代的雪橇 清代婚娶二三事 1老夫娶少妻 2典妻与共妻 3娶同胞姐妹 4婚姻重财 5处女、闹房与性教育 缠足与放足 1缠足的起源与发展 2反缠足与放足 非死不可——说贞洁烈女 旗人中也有了贞洁烈女 说河东狮吼与妒妇 清代的“养瘦马”与赶店 青楼不妨名节 说清代的吏胥 说家奴与长随 说清代官场称谓与变迁 1奴才、老爷、父母官 2中堂、大堂 3大人、先生 清代地方官判案二三事 福建的宰白鸭 科举概说 说大挑与丑官 科场如游戏 高龄考生趣闻 神童善对与背诵 话说旗人 1满族人口之谜 2旗人性情 3旗人生活贫困化问题 4经商等谋生手段在旗营中悄然出现 南巡二三逸事 说说清代的谣谚 1民谚也能反映官场情况 2歌颂清官与讥讽贪官 3民谚作为一种舆论的作用 清人的名片 店名匾额拾趣 清人闲章拾趣 后记
  • 岱峻:《发现李庄》
    添加人:clamstock 时间:2009-05-13 20:48:56 已有 2264 人点击, 3 人评论
    《发现李庄》 作者:岱峻 基本信息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页码:384 页 ·出版日期:2004年 ·ISBN:7541122726 ·条形码:9787541122729 ·包装版本:2004年5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以翔实的资料、大量珍贵的图片,首次以图书的形式,全面介绍了“李庄”在抗战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人文景观。它不是一般地写一个地方,而是写一段历史,写一些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那些卓有学术贡献的学者、先生们;它是对中现当代学术史的一次追源溯流的追问和展示,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相当水准的史料价值。 内容简介   长江第一镇,与重庆、成都、昆明并列的中国四大抗战文化中心。   举世瞩目的人文学术重镇,中国建筑科学的摇篮。   傅斯年、陶孟和、李济、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等笔耕不轰的书案。   烽火战乱中,同济大学莘莘学子遮风避雨的浓阴。 -------------------------------------------------------------------------------- 作者简介   岱峻,本名陈代俊,四川资阳人。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任职四川某报社。 -------------------------------------------------------------------------------- 媒体推荐 自序 中国李庄,一段湮没的历史 李庄前缀“中国”,不是我的哗众取宠,而是一段实实在在被湮灭了的历史。 抗战期间,外省籍人士迁川七百余万,李庄最盛时有一万二千人,人口绝对数不多,却多是高素质的人才。那时大大小小的宫观庙宇、会馆祠堂、民家小院,四下分布着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体质人类学研究所和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同济大学、金陵大学文学研究院等单位。 中央研究院是当时全国最高学术科研机构,并列于国民政府的立法、司法、行政、监察、考试等五大院。当时设有十九个研究所,人文学科有三个所,涉及历史、语言、考古、民俗、民族、人类、经济、社会、法律等学科,全都迁在李庄。 傅斯年、陶孟和、李方桂、梁思成、董作宾、童第周等一大批有国际影响的国内一流学者,常撑一把油纸伞.或捏一把折扇,行迹匆匆,出没于李庄的泥泞。单是留学欧美的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博士就有李济、梁思永、吴定良、凌纯声、夏鼐、吴金鼎、曾昭燏等一大批人。1948年,国民政府选出八十一位首届院士.从李庄走出去的就有九位,几乎占了人文组的三分之一。 那时寄白海外的邮件和电报,只要写上“中国李庄”便能准确送达。同盟国的一些科研机构,也经常收到寄自“中国李庄”的学术刊物和书籍。 外国教授史图博(德国)、魏特(波兰)、鲍克兰、史梯瓦特、韦特(德国)、陈一荻(美国)等,曾随同济大学迁徙李庄。而犹太人魏特先生还成了永葬李庄的孤魂。 费正清、李约瑟等国际友人曾造访过李庄,并与那里的朋友傅斯年、陶孟和、梁思成、童第周等保持着长期联系。 当时的李庄,是与重庆、昆明、成都并列的四大文化中心,是抗战时期中国最具国际影响的人文中心…… 发现李庄,纯属偶然。几十年随心遣兴地阅读,也看过一些东西。 我热爱丽江,横断山脉中一个“阳春白雪”的古城,有一个叫李霖灿的已捷足先登。1941年,他受聘于李庄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考察边地艺术,发现了玉龙雪山下神秘的东巴文化。几年以后,他携大批东巴经典到李庄,开始了麽些象形文字字典、词典的编纂和东巴文化的研究。几十年来,他把东巴文化的研究扩大到历史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被誉为“东巴文化之父”。 王世襄是一个快活老头。当年,他曾是中国营造学社的助理研究员,跟随梁思成到李庄。前些年,他的一部三卷本文集《锦灰堆》出版,一时洛阳纸贵。内中多篇论文写于李庄,其中一篇便是对李庄宋墓的测绘与考证。 一个朋友说过,若是旅途消遣只携带一本书,那就带罗尔纲的《师门五年记》。那也是一本写于李庄的书。青年学人罗尔纲,1943年受聘于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所,依据资料研究和悉心考据,写出《世传太平军奸淫杀戮考证》,并重新开始对旧作《太平天国史纲》进行修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成了太平天国史研究的权威。他一生的著作中,好多文章都郑重地写上:“某某年写于李庄”。 …… 目录 自序 中国李庄,一段湮没的历史 楔子 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 第一节 夏夜梆声 第二节 喜极而泣 第三节 梁思成与傅斯年 第四节 悲欣产集 第一章 从昆明到李庄 第一节 山重水复迢迢路 第二节 动议迁川 第三节 古镇李庄 第四节 山坳里的书案 第五节 安居不易 第二章 史语所与中央博物馆 第一节 谔谔之士傅斯年 第二节 谦谦君子董作宾 第三节 那时的先生些 第四节 《六同别录》 第五节 李庄的姑爷们 第三章 陶孟和与社会科学所 第一节 社会调查所到社会科学所 第二节 石崖湾与门官田 第三节 高山流水失知音 第四节 战时经济研究 第五节 幻想与破灭 第四章 梁思成林徽因与中国营造学社 第一节 营造学社的冬季 第二节 李庄的“太太的客厅” 第三节 中国建筑科学之父 第五章 风雨同济 第一节 东岳庙与工学院 第二节 禹王宫校本部 第三节 镇中心慧光寺 第四节 小镇之恋 第五节 童第周 第六章 十万青年十万军 第七章 走出李庄 第一节 念兹别离 永怀缱绻 第二节 去留两徘徊 第三节 天下同济 第四节 史语所在台湾 后记 书摘 这是六十多年前,罗常培先生记下的从李庄到板栗坳的路线图。而今那条路基本废弃了。机耕道绕开长江,顺另一道山梁曲里拐弯进了板栗坳,乡民去李庄赶场都是坐“嘣嘣车”(拖拉机改造的小农用车),一元钱坐达镇上,谁也不愿再受爬坡上坎的累。 板栗坳是一人地名。坳上的栗峰书院,是张家几辈人建成的大宅院。据说,当年张家先祖在这犀牛山山坳里置房造田,曾请高人看过风水。 犀牛山,呈众星拱月之势。栗峰书院建在山脊上,当地人讲,那是一条犀牛背。阴阳先生风水看得太准,张家连连出了大官,却折损了阴阳先生的精气神而瞎了双眼,长住张家,遭人嫌弃。阴阳先生的徒弟忿忿不平,找到张家人,说要惠及子孙,代代发人,得在大宅院四方再挖四眼水井。张家哪知是计,四眼井一成,犀牛四条腿便塌陷下去,从此张家走下坡路一蹶不振。 板栗坳是张家聚族而居的场所,从明代晚年(万历时期)经过了清代,陆续修建,修成了七处大院子,还附带 一个戏楼院……最北的是田边上,然后是老房子、柴门口、牌坊头、戏楼院及新房子。在田边上的对面是一个分开大院,桂花院。 何兹全是北大文科研究所毕业后进史语所的青年研究员,他详细记下了史语所在板栗坳的分布情况: ……田边上斜对面是傅斯年先生住的桂花院。田边上是图书馆,也有几间研究室。进大门往右手转,三间厢房还住了两家青年研究员,我和胡庆钧各占一头。图书馆面对大门。后面还有院子,单身职工都住在这里。山东省图书馆馆长王献唐也住在这里。 柴门口是眷属宿舍,长方形四合院,主房五大间,各有隔山隔开。中间一问空着,左手间劳干家住,右手间潘悫家住。左手头上还有一问,逯钦立家住,向跨院开门。右手头上一间,是管财务的萧家住,向院中开门。岑仲勉先生家、黄彰健家、何兹全家、董同林家、李莲春家住对面。芮逸夫家住左手边偏房,劳干的父亲住在对面。柴门口去牌坊头过道处有个跨房, 王叔岷家住。 牌坊头是主院,史语所占用前厅,后院厅房和配房仍由主人家住。前厅中间大厅是史语所子弟小学的课堂:左手边是小卖部,卖些油盐酱醋日用品:右手是职工食堂,没有家属的人都在这里吃饭.小卖部的后面有个小跨院,住着董彦堂先生一家。 戏楼院,真有个戏楼,可見四川地方乡绅的气派。考古组住在这里。戏楼院外顺小路再往前走,还有一个茶花院。院子不大,院中有两棵茶花,枝叶茂直,可遮盖大半个院子。傅乐焕、陈槃庵,住在这院子里。 迁川半年后,罗常培与西南联大的梅贻琦、郑天挺等先生来板栗坳,参加附读在史语所的北大文科研究所的研究生答辩,当时板栗坳还挂着北大文科研究所办事处的牌子。 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学生留在李庄的有任继愈、 马学良、刘念和、李孝定四个人:马刘两君受李方桂、丁梧梓两先生指导,李君受董彦堂先生指导,李董丁三位先生对他们都很恳切热心。据马君告诉我说,李先生常常因为和他讨论撒尼语里面的问題竟至忘记了吃饭,这真当得起“诲人不倦”四个字。任君研究的題目是“理学探源”,他在这里虽然没有指定的导师,可是治学风气的熏陶,参考图书的方便,都使他受了很大的益处,这一天听说有空袭誓报。但是史语所同人仍然照常工作没受影响,专从这一点来说,就比住在都市里强得多:天还是照样闷热,汗不断地在淌,中午太阳晒在背上好像火烤一样。 条件虽苦,但有师友,有图书,有清静的环境,读书人也就得其所哉。相比之下,陶孟和领导的社会科学研究所就没史语所那种福气。 1940年秋陶孟和曾致信傅斯年,“张家大院之房务请拨几间给社所暂用,顷社所已去十余人。” 张家大院勉强塞进史语所,要再挤进社会所显然不行。 博斯年当然不会不顾及陶孟和的困难。但直到1941年的春天,社会所的办公室还一筹莫展。傅斯年与陶孟和曾联名写信,向民生轮船公司的老总卢作孚求助,川江沿岸码头都有他们的仓库,他应该慨然应允,“拟借用贵局在李庄张家祠仓库三个月,为两所临时办公之用,如承慨允,祈电饬该库管理人员以便商洽。”① 许是各有各的难处,卢作孚回电,“承嘱暂借李庄张家祠仓库一节,歉难应命,希鉴察。” 社会所只好分租两处,一处在石崖湾,一处在门官田,距镇上都有四五里,两处也相隔四五里。 中国营造学社人不多,选址在李庄上坝竹阴丛中的张家老房子。 费慰梅的文章细致人微地再现了当年的情景: 营造学社在李庄的总部是一座简单的L形平房农舍,它的长臂是南北走向。这一臂的一侧从南到北是一个打通的工作间,备有供画草图和写作用的粗糙桌竞。对面是女仆的房间、储藏室和三个初级研究人员的卧室排成一行。走过一条狭窄的走廊,就是向东延伸的L形的短臂。 一穿过走廊就是两间卧室,一间是外婆和宝宝的卧室,另一间是儿子的。再过去就是梁氏夫妇的两间房,一间卧室、一间书房,这就是短臂的全部了,他们的房子是朝南的,窗外是浓阴覆盖的,赏心悦目的一个院子。徽因的帆布床就安在这间房里(大家睡的则是光板和竹席)。 对面,在L形长臂的西边,是一处更大的天井,大部分是参天的樟树,点缀着小丛的香蕉林。在院落申还散落着一些小平房,一间做厨房,远些的一间是食堂,留出些地方给莫宗江睡觉,最远的一处则是户外厕所: 工作间的布置和装修是沿着当年工作间在北京皇宫院里的时候策划的营造学杜正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刘敦桢安家的地方离得不远。思成多年的初级助手荚宗江、刘致平和陈明达都可随叫随到。① 长江,自宜宾以上称金沙江。宜宾,是万里长江第一城。 李庄是宜宾下游的第一个古镇,因此也叫万里长江第一镇。 江,还是那条江,但从雪山下来,经过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进入四川盆地,表现出另一种气度:千曲百回,不矜不慢。它在静静地流淌中蓄积冲破三峡的伟力。 ……
  • 张鸣:《 乡土心路八十年 》
    添加人:潇潇 时间:2009-06-02 20:08:21 已有 834 人点击, 0 人评论
    乡土心路八十年 作者:张鸣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上篇:乡土心路八十的——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1840-1920年之间,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农民意识对于近代化和西洋化,呈现宏观上冷漠抗拒、微观上亲近接受的矛盾外观。作者选定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从底层民众的观念和作为思想主体的农民意识的变迁这个角度,重新阐释近代史。 下篇:拳民与救民——世纪之交的民众心态解读。作者主张将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放在中国北方的乡土社会上,考察乡土社会风习、信仰、戏曲、民俗、巫术等文化因素,到底哪些因素对义和团起了作用,如何起作用?义和团是如何通过他们效法的戏剧人物,表现他们的政治意向的?民间信仰的符号是如何转化为政治表达的?按照同样的思路,再研究世纪初的教民群体,即中国的基督徒,对其信仰、价值及政治意识做出概括和分析。 第一部分:   从内容上,乡间戏曲大体可以分成这样几类:说忠孝节义的伦理戏;道精忠报国的忠良戏;叙解民倒悬的清官戏;讲因果报应的宗教戏;唱男欢女爱的爱情戏和淫秽下流的黄色戏。至于民歌、俚曲、故事、传说,也大抵离不开这几类的范围……
  • 沈泓:《年画:看年画道民俗》
    添加人:sing 时间:2009-08-07 16:27:50 已有 1274 人点击, 0 人评论
    年画的记忆是和春节联系在一起的,还有饺子、糖果、压岁钱、爆竹,当它们一起出现的时候,年便带着势不可挡的态势侵袭到每个人的心中。受现代商业大潮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我们不见年画很久了,我们忽略民俗很久了。作者经历了一次寻找年画的长征,为我们奉上民俗的盛宴,让我们痛快淋漓地体会关于年画和民俗的原生态味道。本书中所有的年画均为作者个人藏品,其中部分为绝世仅存的孤品。 九州出版社 出版 作者:沈泓 定价:39.8元
  • 消失的搭车客:洞悉美国社会和都市人心灵的哈哈镜
    添加人:叶子 时间:2010-09-30 02:43:02 已有 886 人点击, 0 人评论
    作者: [美] 布鲁范德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关于美国当代民间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些故事,并把它们当作真人实事——的著述。作者融会了有关最著名、最搞笑、最离奇、最惊险的美国都市传说的发现,并试图揭示这些当代民间叙事的诸多模式和可能包含的意义。 ◆ 简要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旧篇新章 第二章 经典的汽车传说 第三章 “钩子”和其他少年恐怖传说 第四章 可怕的污染 第五章 尸盗 第六章 令人难堪的裸体 第七章 购物的恶梦 第八章 正在生成的传说 后记 译后记
  • 弗雷泽:《旧约》中的民俗
    添加人:apple 时间:2010-10-25 20:25:29 已有 1647 人点击, 0 人评论
      长期以来,在对包含丰富情节和主题的《圣经》所作的评论中,许多问题一直悬而未决,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援引民族学和民俗学材料——古代和现代各民族中与《圣经》相似的主题和情节,以便在此基础上厘清《旧约》中的幽暗之处,而《(旧约>中的民俗》的作者就担起了这一任务。   弗雷泽非常清晰地表明,《旧约》中的民俗素材是一种早期和过时的世界观的遗存,仅作为迷信而留了下来;他同时表明,这可以通过将它与来自广大时空范围中的、处于蛮荒阶段的原始民族的本质上原始和完全相同的类似信仰和习俗的比较而得到证明。这部书已成为人类学和《圣经》研究者的必备读物,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称它是“一部人类学传奇”。 关键词: 《旧约》 民俗 信仰 习俗 作者: [英]詹姆斯·G. 弗雷泽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书摘: 第4章 大洪水(1) 1.导言 赫胥黎论大洪水本文是对民俗的研究洪水故事涉及是否独立发生或传播的问题当皇家人类学学会理事会邀请我作年度赫胥黎讲演时,我欣然应允,并因为与我一直深表尊敬的这个思想家和他的为人联系在一起,以及与我热烈赞同的他对重大人生问题的态度联系在一起而感到极为荣幸。他本人的著作将使他永垂不朽;然而我们学术界仍需要每年向其最值得尊敬的一位代表人物的墓碑敬献花圈。 在选择合适的讲题时,我想起赫胥黎晚年曾把自己理应享有的一部分空闲时间奉献给研究《创世记》所记载的关于世界远古时代的各种传说,因而我认为选择其中一个传说作为自己的讲题可能是合适的。我选定的是人所共知的大洪水传说。赫胥黎本人用这个题目写成一篇颇具启发意义的随笔,文体清晰透彻,极为美妙。他的目的是想说明,假如将洪水故事看作是一场泛滥于全世界并淹死过几乎所有人和动物的大洪水的真实记录,那么它就与毋庸置疑的地质学学说相违背,并必须作为一篇寓言被抛弃。我既不打算支持,也不打算批评他的证据和结论,原因很简单,我不是地质学家,而且也因为对我而言,就这样的问题发表意见是完全不合适的。我将从一个全然不同的角度切入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从它作为传说的角度着手。人们早就知晓,有关几乎毁灭整个人类的大洪水的传说,在世界各地都广泛流传;因此,我想做的就是收集并比较这些传说,同时想探明这种比较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简而言之,我从比较民俗学的角度审视这些传说。我的讨论是为了揭示这些故事如何产生和如何在世界上得到如此广泛传播的;我基本上不涉及它们的真实性问题,尽管这个问题在考虑其起源时不能完全忽视。这样有所限定的探究不是一件新鲜事,尤其在最近几年,经常有类似的尝试。在工作中我广泛利用了前辈们的著作,其中的几位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显示出过人的功力和极大的才华。我特别应当感谢杰出的德国地理学家和人类学家理查德•安德烈博士,他关于大洪水传说的专著,就像他的其他所有著作一样,是可靠的知识和健全的思维,以及极为清晰和简洁的叙述相结合的典范。 这些传说作为曾经一下子毁灭了几乎全部人类的大灾难的公开记载,除了其本身有趣之外,它们之所以值得研究还因为牵涉到目前人类学家热烈争论的一个问题。那个问题是:我们怎么解释分散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各个民族在信仰和习俗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大量惊人的相似特点?这些相似性,是由于民族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通过其他民族的中介,而从一个民族向另外的民族传播习俗和信仰而造成的呢?或者是类似环境下,通过人类类似思维活动而在每个种族里独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