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何星亮]春节文化的特点与功能
  作者:何星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2-04 | 点击数:21499
 
  “团拜”一词最早大约出现于宋代。《朱子语类》卷九十一《杂仪》云:“团拜须打圈拜,若分行相对,则有拜不着处。”到了明清时期,团拜特指各地同乡同年官僚于正月间举行的聚会庆贺活动。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当代政府机关和单位之中的春节团拜活动与古代团拜非常近似。团拜有利于增强和改善同事之间的联系。柳亚子《民主党派举行团拜典礼》诗:“从容揖让礼文优,团拜应为团结谋。”
  寄贺年片的习俗也源流久远。由于古代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费时又费力,因此,部分路途遥远且关系不大密切的亲朋一般不亲自前往拜年,而是派人持类似于当代的名片代替拜年。这种名片东汉时称为“刺”,即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故名片又称“名刺”。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送剌》云:“节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以束剌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为常。”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古代的名刺一般视为中国贺年片的起源。
  相互拜年和贺年是体现亲情情结和乡土情结的方式之一。而亲情情结和乡土情结是爱国主义的基础。在中国,离开了亲情情结和乡土情结,爱国主义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亲情情结和乡土情结基础上形成的爱国主义,是凝聚十几亿中华儿女的强大的精神粘合剂。
  此外,春节具有传承传统艺术的功能,例如春节写春联、贴春联、挂年画、贴“福”字,以及节日期间的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活动,集中体现了传统的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和表演艺术,年轻一代通过这些活动,在耳濡目染和亲身参与中理解、认同和接受传统,并使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和表演艺术传统得以传承和提升。因此,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春节文化,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这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二)教育的功能。
  春节的教育功能是十分明显的。首先,中华文化以培养明礼、尽孝、重义、守信的人为基本目的。春节期间的事亲尽孝、兄友弟恭、尊老爱幼的习俗和各种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教育每一个中国人应具有传统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理念,使之成为具有“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中国人。
  其次,春节具有学习、继承和弘扬祖先优秀品德的功能。在传统社会,每家每户贴古春联,各姓氏的古春联不同,其内容和涵义大多是激励后辈继承本姓先辈优秀道德风尚或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等精神。如杨姓的通用对联有“三公世泽,四知家声”。全联典指东汉丞相杨震,位列三公,“四知”是指杨震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贿之廉名。据《后汉书·杨震传》载:杨震提拔的一位县令,为感谢杨震,晚上抱着金子到杨府,杨震拒受,该县令说:晚上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不受礼。杨震“四知”家风代代传承,成为历代杨姓学习的榜样。其他各姓也一样,如何姓传统古对联有“庐江世德,东海家声”、“人物东西晋,声名大小山”等,各有典故;李姓有“太白遗风,诗酒流芳”、“西陇望族,北海名流”等,亦有出典。各姓氏子孙通过每年春节期间张贴传统春联,把先辈作为学习的榜样。老年人通常在春节期间给青少年讲述春联的意义,教诫晚辈继承先辈的优良品德,起到世代传承先辈优秀道德风俗的作用。
  广东客家每个大房屋(多为围龙屋、半围龙屋或方形屋)都有屋名,大门的对联有的是根据各姓的堂联,有的是上下联多根据屋名和本姓的郡望堂号联成,我们的祖屋:庆祖围的对联是“庆承学海”(堂号),“祖衍庐江”(郡望)。较晚的大房屋的对联大多是以联屋名而成对联,如蘭園:“蘭开上苑,園占中华”(笔者家屋的春联);锦星围:“锦呈五色,星耀三台”;联萼围:“联枝并茂,萼蒂生辉”;俊能围:“俊英齐美,能哲光宗”;崇丰第:“崇高在德,丰富惟文”。
  春节的一些习俗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如广东佛山大年三十有所谓“卖懒”习俗。团圆饭后,各家家长自率儿女结成或大或小的队伍,提着灯笼沿街巡游,口唱《卖懒歌》:“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吃不唔(不)懒”。有的地区纸包饭团,弃于路旁,寓意摒弃懒惰,激励勤奋向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道客巴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铁梁]身体民俗学视角下的个人叙事——以中国春节为例
下一条: ·[侯仰军]鸡每日打鸣,原来是为了他们…
   相关链接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田兆元]就地过年与都市年俗认同的契机
·[储冬爱]疫情下的团圆:何以为家?·[毛巧晖]认同与重构:后疫情时代下民俗节日的传承与发展
·[刘晓峰]成长的中国 成长的年·[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黄旭涛]节日文化的空间特点及其重建意义探讨·乌丙安:“年”和“春节”的渊源与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