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讲座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讲座信息

施立学:三角龙湾等地名源自伏羲龙文化
  作者:记者 尹丛丛   摄影/图:盛雪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6 | 点击数:17671
 


  链接

  中国龙的起源

  《辞源》中说,“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施立学告诉记者,相近的说法还有不少,比如朱天顺认为“龙是具有很多神性、很神秘的动物神”,“是中国古人幻想出来的动物”;刘志雄、杨静荣则认为“龙是出现于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长身、大口、大多数有角和足的具有莫测变化的世间所没有的神性动物”。

  对于现今的人来说,龙是一种未明的动物,关于它的起源,施立学介绍说如今学术界对于龙的起源共有九种不同说法。

  这其中大部分的说法都是根据象形而来,由龙的形态而做出的推断。如《本草纲目》中称扬子鳄“形如龙,声甚畏,长一丈者,能吐气成云致雨”,《山海经》轩辕黄帝“人面蛇身”,由此产生了爬行动物说。因为龙的主干部分是借用的河马的身体,龙的头和角则是古人摹拟牛头或者猪头而塑造出来的,所以又有了哺乳动物说。而天象说、树神说、恐龙说产生的原因也大抵相同。抽象的旋卷状的云纹、枝干峥嵘的松柏,还有远古记忆里的恐龙,都可以让人们联想到龙的形象。“模糊集合说”则综合了这些说法,认为龙是这些动植物和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

  除了象形之外,还有两种说法解释了龙产生的原因。一种为图腾说,认为龙是只存在于图腾中,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最初可能是一个部落的图腾,后来演变为超部落、越民族的神,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奉的、延续时间最长的图腾神。二为“外邦传入说”,施立学介绍,“有部分人认为中国的龙就是西方文化中的毒龙,约在黄帝时期传入中土。英国学者史密斯认为世界上的各大文明皆有龙,而且所有的龙都出于同一个文化发源地巴比伦,中国的龙同样也是巴比伦古龙的后裔。”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搜狐-城市晚报 2012年01月16日01:5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丕琢:布老虎的传说及传统习俗
下一条: ·关东文化讲坛聚焦小年
   相关链接
·[朱韵伊]主体性与物质性:民间信仰研究的范式转变与路径拓展·[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
·[俞明雅]钱塘江潮患与治潮先贤的再发明·[尹一航]晋北“三大王传说”古今演变
·[叶源欣]《搜神记》中龙形象的继承与重构·[闫冬]茶灯、龙灯、鼟锣:铜仁万山春节习俗的共有家园构筑
·[许瑞娟 陈亚楠]跨越边界的纽带:“那伽-龙王”信仰在南亚-东南亚-东亚 连结区域的文明互鉴与共同体形塑·[许平山 潘瑞春 余琴]传统陕北秧歌中的阳图类别及其历史文化考论
·[徐胜男]茅山华阳洞“小儿化龙”传说佛教文化内涵论析·[徐金龙 张晓雨]跨媒介叙事:《哪吒》系列动画电影的故事世界建构
·[谢景雯]泰山斗母宫的历史变迁与世俗化·[席辉]民间信仰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
·[王子蔚]水患、信仰与民俗:永定河三家店村的历史逻辑与文化建构·[王硕]护漕治水:明代宝应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在地实践
·[王浩鑫]生活之承与开发之舍:地方传说实践的双重面向·[王丹 范继武]龙船会蕴含的中华文化认同研究
·[陶坤]暴力与秩序:我国西南炸龙民俗仪式的文化逻辑与生存智慧·[彭恒礼]官房戏楼与官房演剧研究
·[刘雅琼]民俗叙事视域下传说与地方社会的互构研究·[刘晓]泰山庙会调查与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