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昆仑论坛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专题研讨会昆仑论坛

[吉狄马加]神话,永远闪烁着远古文明的诗性光辉
——在昆仑神话与世界创世神话国际学术论坛上的演讲辞
  作者:吉狄马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8-05 | 点击数:13637
 

  人们为什么不能失去神话呢?因为神话讲述的世界,是一个自由广阔的、充满活力和梦想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人性与神性共生共存并且可以相互沟通和影响。因为自然的事物丰富而多变,所以生活的颜色是五彩的;因为神灵的护佑古老而庄严,所以生存的意义是崇高的;因为天空和大地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万物的存在和谐而富有情趣。在神话世界,时间的悠远和空间的广大产生于自然的道理之中,时空相互开放而交融,人与神灵、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而失去神话,就意味着失去了万物和我们自身存在的理由。

  显然,并不是只有民间才需要神话。在城市、在当代的文化主流中,神话的意义仍然根深蒂固,神话的价值仍然不可取代。人类社会的秩序是由理性创造的,而人类社会的价值属于诗,属于激情和想象力,也可以说,属于神话。德国的诗人哲学家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这样说:“每一种文化只要它失去了神话,则同时它也将失去其自然而健康的创造力。只有一种环抱神话的眼界才能统一其文化。……一种文化没有任何固定且被奉献的发源地,它注定了要丧失其所有可能性,苟延残喘地寄生于任何阳光底下的文化。”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正在推动各种经济体制、经济模式、经济生产方式的解体与统一,因而它也正在对众多的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提出考验,对神话提出挑战。曾经有人问我,我们为什么要如此迫切地、执著地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呢?那么在这里,我想用一种神话的思维方式作一个设问:如果这个世界只有平原或者只有山脉,如果我们身边只开一种花、只有一种鸟儿的鸣叫,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长得一模一样,或者我们只吃一种食物,那么我们的生存还有什么意义呢?当然,从学术的角度讲,神话是人类最为古老文明的果实之一,它是诗的源泉、歌的源泉,神话文本对于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以及宗教研究等等,都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也是现代文化发展和文化建构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撑。

  对于生存和生活,神话是我们精神寄托的母体。我们今天看上去显得神秘或者奇异的那个神话世界,与我们有着最古老、最深刻的内在联系,它曾经长久主宰着我们的生存意识和生存方式。许多民族的神话都讲述了人类作为天神的后裔或者与天神联姻的故事,它让我们自豪,使我们充满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许多神话也同时讲述了自然万物所具有的神性,告诉我们这些神性与我们同根同源,并且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感激这种恩宠和厚爱,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万物保持一个美丽、纯洁、多姿多彩并且井然有序的世界。这是一个大和谐,而这种和谐的精神,就来自苍茫的远古文明。

  各位朋友,各位同仁,其实神话从未离开过我们。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给我们完整地论述过,在人类的生命和历史记忆中,集体无意识的存在。同样,无论是东方的神话,还是西方的神话,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原生记忆,毫无疑问它至今依然存活在我们不同民族的文化基因中。说到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东方神话里,特别是在古老的中国各民族神话价值体系中,一直倡导着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那就是对自然的尊崇,对神灵和英雄的敬畏以及对不同个体生命的热爱。而当我们今天再一次阅读或者倾听这些来自久远的神奇故事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似乎这些神话早就预言着什么。人类作为这个地球上的物种之一,他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的生物的生命延续都是相互依存的,这一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古老的神话都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要善待别的生命和物种,而只有这样,人类和地球的未来才充满着希望。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随处可见,这对于处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这说明,古代神话所蕴含的与自然和平共处的价值取向,在这个人类正在经历的后工业化时代,同样对人类面向明天的发展,也有着更为宝贵的积极作用。东方神话的价值基础仍然坚实,虽然它和当今现实的联系已经并不紧密,但它却用最浅显的道理和方式,教会了我们许多东西,那就是让我们人类真正成为这个星球和谐生活的建设者,而不是破坏者。在信仰缺失的物质主义世界,神话是我们可以信赖的拯救手段之一。神话能够帮助我们适应并且合理改造生存环境,能够帮助我们缩小同自然界的心理距离和情感对立;生命中的神性是我们肉体得以升腾的翅膀,人以其神性而获得了不可剥夺的自由、欢乐和尊严。这就是神话能够成为诗人、艺术家、浪漫主义者和孩子们心灵营养的真正原因。神话也必然成为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健康延续的文化营养。

  于是,我们仿佛已经开始期待世界各路神灵的生动对话了。

  那么现在,作为一个诗人,请允许我以我的诗歌《时间》中的诗句作为结束:

  所有的生命、思想和遗产

  都栖居在时间的圣殿

  哦,时间!

  …… ……

  …… ……

  是它在最终的时刻

  改变了一切精神和物质的存在形式

  它永远在死亡中诞生

  又永远在诞生中死亡

  它包含了一切

  它又在一切之外

  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

  有什么东西真正的不朽

  我敢肯定地说:那就是时间!

  正因为我们坚信“神话”已经成了时间的“创造者”,所以我们才从四面八方相聚在这里,为了一个古老而弥新的话题,不啬奉献着各自的聪明和智慧。最后我要提议,让我们共同祝愿昆仑神话与世界创世神话国际学术论坛圆满成功!祝愿大家在神灵的土地上平安愉快!

  谢谢大家!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魁立:一道研究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下一条: ·刘魁立:是江河之源更是昆仑文化之源
   相关链接
·[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周春雨]匠心琢玉:《庄子》中技艺故事的诗性智慧
·[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
·[张晖]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当代转型:韩国学者洪允姬的理论反思与实践阐释·[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
·[尹博]上海都市生活的饮料神话:基于星巴克与蜜雪冰城网络言论的文化观察·[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神话研究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范式的再思考
·[邢光耀]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谢言]从甘娲到娲甘:长诗《甘工鸟》价值重估
·[谢虎]神话遗产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叙事策略·[魏畅]复归、生殖与丰产:尸体化生类型神话中的象征意涵
·[王午琦]数字时代神话日常化重构与民俗学回应·[苏永前]话语、意识形态与知识生产
·[秦选涵]“汉学西传”视野下晚清传教士关于中国神话的研究·[吕树明]论屈原多重身份影响的神话书写实践及文学策略
·[陆佳妮]基于“语象综合体”视角下的钟馗神话传说、图像与仪式的互动机制研究·[卢秋彤]作为仪式的游戏
·[刘雪瑽]制造“神话”:近代中国的文化翻译与知识重构·[刘天一]中国古代旱魃神话的改造与民间暴力禳旱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