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武文]尧乎尔文学对裕固族历史的口承与补正
  作者:武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05 | 点击数:15725
 
尧乎尔属西州高昌回鹘人,他们称高昌为kara—khoja,也就是喀喇和卓或喀喇火州。还有一些翻译本史诗为“尧乎尔来自西至—哈至(Shiche—Hache)”。这些不太相同但又极为接近的译名大抵是指同一地方。《宋史》卷490《高昌传》云:“高昌……唐贞观中候君集平其国,以其地为西州,安史之乱,其地陷没,乃复为国,语讹亦云高敞,然其地颇有回鹘,故亦谓之回鹘。”说明西州就是高昌。《元史》卷122云:“亦都护在高昌国王号也……乃迁于交州,交州即火州也。”卷329云:“火州又名哈剌……,元名火州,与安定、曲先诸卫统号畏兀儿。”文中的安定、曲先正是裕固族七卫中的两卫。作为地名的“交州”,就是“火州”,亦称“哈剌”。哈剌即哈至,哈至是哈卓、火州的音变,西至也是西州的音变。所以,从地望上讲,这些不同的译名均属高昌所辖之地名。
《尧乎尔来自西州哈卓》中多处提到尧乎尔的生存环境。从自然环境讲,他们处在牧场、沙丘、红柳、雪山、松柏、海子泉包围之中。大体说来,这样的环境与天山东南部的环境比较接近。令人注意的是海子泉,裕固人的观念里,比海小的湖水就是海子泉。在西州高昌地方,唯一的湖就是“艾丁湖”。从社会环境讲,史诗提供的线索是:
 
那里有三十五个邻邦,
第三十六面旗帜是尧熬尔的敬仰。
※  ※  ※
我们有一万顶牛皮帐房,
我们有十万个民族的儿郎。
※  ※  ※
大寺院常年香火缭绕,
部落里到处是经幡。
 
诗中的邻邦指的正是西州高昌回鹘联合王国成员。史学家考证,在十世纪初,西州回鹘形成了“政治上的军事联合体制”(2)。在这种联合体制中“各立君长,分领族帐”(3)。尧乎尔在西州曾有过一个强大时代。史诗沉痛地唱道:“部落的强盛酿成灾难,欺辱异族孕育着民族的灭亡”;“任意杀掉异族的奴隶和牛羊,显威的屠刀激怒了邻邦”。另外,从史籍介绍的西州回鹘与别失八里之关系也反映了尧乎尔辉煌。“高昌回鹘……首府设在喀喇和卓,第二首府设在天山北麓别失八里”(4),《旧唐书》卷30载:“金满,流沙州北,……方五千里。后汉车师后王庭。胡故庭有五城,俗号‘五城之地’。”别失八里与五城之地同义,“别失为五,八里为城”(5)别失八里正是突厥回鹘语“五城”的意思。
史诗中描述的尧乎尔部落佛教昌盛情况在吐鲁番出土的“木杵铭文”中得到充分证实:
 
正当月亮位于星座时(土猴年九月二十四日),
天可汗坐上了天王宝座的第二年,
我们心中怀着一种决不离开、
不放弃“三宝”的纯洁意念。
 
“天可汗”正是裕固族的原始崇拜——点格尔汗。裕固族语“点格尔”是“天”的意思,汗即可汗,点格尔汗就是天可汗,意即天神。木杵铭文中讲述了积功德、行善事就能进入涅槃境界以及讲述者的愿望:
 
但愿这一功德善业所产生的力量能使我们以后与崇高的弥勒佛相会;
但愿我们能从弥勒佛那里得到崇高的成佛的祝福;
但愿以后诞生在一个佛国世界中为我们这些人……
他们所有的人都希望成佛!
 
在省略的这些人中就有黄头达干yanga将军,即黄头回鹘首领。“木杵铭文”发现于高昌城一寺院废墟中,杨富学在其《初释》中指出:木杵告诉我们“当时回鹘王国的国都是在高昌,统治疆域是在新疆至中亚一带而不在漠北。”这一木杵铭文的发现,为我们证明尧乎尔故地提供了实物依据。
 
民间传说的裕固族内迁——时间及原因
 
民间传说不是信史,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否定民间传说的历史学价值,特别对于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说更应如此。
从裕固族民间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尧乎尔的内迁是经过两次完成的。第一次内迁时间大约是宋元之际,原因是由于部落长的侵略行径造成的一次势力扩张。内迁途径是:一支东徙哈密;一支南下罗布泊;一支远征西南焉耆与库车。但他们均未超越新疆范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李郁]乾隆定调“摄魂案”
下一条: ·[徐文堪]千古疑谜《越人歌》释读简介
   相关链接
·[周嘉]运河地名的历史制作·[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阐释与变异
·[许平山 潘瑞春 余琴]传统陕北秧歌中的阳图类别及其历史文化考论·[徐宇恒 乔英斐]中国疾病污名化的历史演进与文化领导权博弈
·[谢景雯]泰山斗母宫的历史变迁与世俗化·[谢红萍]流动与型构:古渔雁民间叙事的生成逻辑
·[肖志鹏]历史记忆何以构建:诸葛亮传说的历史记忆、书写与文化景观研究·[夏磊]彝族土主信仰调查研究
·[王子蔚]水患、信仰与民俗:永定河三家店村的历史逻辑与文化建构·[王圣亚]从习俗到交易:中国冥婚习俗的历史嬗变及市场形成
·[覃钧婷]桂南壮族地区婚俗的仪式展演与历史作用·[覃金凤]敦煌词“民间词”观念生成演进的历史语境考察
·[宋毅林]佛教东传与祛疫符号的生成·[任宽]中国虎故事的历史演变及其自主知识生产
·[全小国]历史人物传说的“双核连理枝结构”·[彭伟文]“微改造”时代的广州历史文化街区观察
·[罗浩]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口头文学视角下历史演义小说类型人物的成因研究·[刘永发 薛熙明 焦敏]真武水神信仰源流及时空演化研究
·[刘樱紫]民间传说的地方化路径探究·[刘文青]民间文学《劏狗六爹的故事》的非遗传承历史考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