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朝戈金]谁在倾听民间的歌:《故事的歌手》漫议
  作者:朝戈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08 | 点击数:4088
 


  哈佛大学教授洛德的《故事的歌手》(The Singer of Tales)首版刊行于1960年,至今已经重印多次。最后一版刚面世不久,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色――附带一张光盘,读者可以聆听到生动的史诗吟唱。洛德本人很具有哈佛老派教授的风范,常年蝴蝶领结,西装笔挺。从这本《故事的歌手》面世以后,洛德的学术声望与日俱增。文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民族音乐学等学科,都很关注他的学术思考。《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Folklore”(民俗)词条下,将洛德视为“人文主义”观点的代表,以与泰勒、博厄斯等人的“人类学派”和弗洛伊德等的心理和心理分析学派并列,亦可见出其地位和影响。

  “帕里-洛德理论”( Parry-Lord Theory),又叫“口头程式理论”(Oral Formulaic Theory),就是洛德和他的导师帕里共同构建的。该理论的核心是“程式”、“主题”和“故事范型”等概念。帕里是古典学学者,他最初热衷于解决“谁是荷马”这个古典学的千古疑案,为了完成求证和类比,帕里与洛德曾前往史诗传统盛行的南斯拉夫地区考察史诗演唱过程。从1933年开始,他们历时两年,访问了数以百计的文盲歌手,并做了大量考察和录音。在将这些表演录音与荷马史诗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后,他们发现了民间口头诗歌演唱的核心问题,这就是后来被概括为“口头诗学”的一系列民间文艺学的重大理论问题。譬如,民间歌手们每次演唱的,都是一首“新”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一首与其他歌有联系的“一般意义的歌”,又是一首“特定的歌”.传统中的诗人,是以程式的方式从事史诗的学习、创作和传播的。这就连带着解决了一系列口传史诗中的重要问题,如史诗歌手并不是逐字逐句背诵并演唱史诗作品,而是依靠程式化的主题、程式化的典型场景和程式化的句法来记忆和表演作品的,口传诗歌的创作法则制约和限定了表演中变异的限度。从一定意义上说,歌手就像摆弄纸牌一样来组合和装配那些承袭自传统的“观念部件”.所以,这些篇幅宏大的诗歌,与其说是某个天才诗人的灵光乍现的产品,毋宁说是一个伟大的演唱传统的产物。

  洛德的主要学术成果,还有《史诗歌手和口头传统》(1991)、《复述故事的歌手》(1995)和大量论文。得益于该书研究成果的著述已有上千种,涉及全世界上百余种语言的口头传统。洛德的贡献包括对南斯拉夫史诗演唱家的学艺过程和演唱方式的研究,对口传史诗中程式概念的缜密的分析,对程式化主题和典型场景的极为细致透彻的探讨,以及对书面与口头传统关系的广泛涉猎,兼及对古希腊史诗、中世纪史诗传统和当代活形态史诗传统的比较研究,等等。总之,洛德的研究对该学派理论的体系化方面贡献不小,也使得帕里早年的工作方向得到极大的拓展和推进。

  “口头程式理论”除了在欧洲的诸多语言传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之外,也已经影响到 非洲、亚洲、美洲的印第安(每一地区中又包括许多彼此相异的传统)、澳洲的土著、南太平洋,以及其他一些语言区域。并远远超越了史诗的疆域,进入到各类民间叙事歌、《圣经》研究、爵士乐的即兴弹唱、美国黑人的民间布道、民谣创作等与即兴发表相关联的诸多领域。很显然,这一理论并不是那种一经面世便立即造出轰动效应的“新学说”,但是它严谨、扎实的理论体系,以及文本解析与田野研究并重的操作范式,再加上在全球众多传统中的运用和验证,造就了它开放的体系,延长了它的学术生命力。

  洛德过世之后,口头程式理论的当今旗手,是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约翰?弗里教授。他是密大口头传统研究中心主任,兼《口头传统》学刊主编。他的《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就是系统评述“口头程式理论”学术史的“博学而生动的教程”.该书中文版于200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出版。

  适逢“口头程式理论”经典著述之一《故事的歌手》中文版面世之际,我们应当更严肃地思考怎样立足于各民族文化本土中的史诗传统并借鉴西方史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搭建起中外史诗研究界学术对话的桥梁,从而发扬中国民间文艺学研究传统之优长,汲取国际学术理论成果之精粹。介绍外国理论的意义自不待言。

  《故事的歌手》翻译者尹虎彬曾在哈佛大学研修,聆听过洛德门生的课程,进而与他们有来往。据说该书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点,也与他们多有讨论。这也是国际学术合作的一个生动事例。

(本文刊于《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8月20日)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程美宝]国家如何“逃离”:中国“民间”社会的悖论
下一条: ·[石釜]白川静和他的汉字新说
   相关链接
·三大史诗上春晚:后台故事·[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
·[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
·[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
·[赵甜佃]动画《鹅鹅鹅》的诗学意蕴及其当代价值·[张小平]“人参精”故事研究述评
·[张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使命及其传播路径研究·[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
·[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
·[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王尧]度量故事:情节类型、情节基干与核心序列·[王心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故事传统的公共化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