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黄夏年]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学术会议综述
  作者:黄夏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02 | 点击数:15392
 

 

一、引言
 
召开学术会议,就某一问题进行专门的学术讨论,古已有之。佛教是一个强调理论的宗教,佛学的研究往往伴随着很多重要的学术问题需要进行讨论,由此产生了专门的学术讨论会。从古代的文献记载来看,有关佛学的学术讨论会召开过很多次。据说公元67年,汉明帝夜梦“神人”,第二天早上召集群臣开会,讨论这位“神人”的来历,大臣傅毅勇敢地站出来回答:“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之曰‘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殆将神道也。”(注:《牟子理惑论》二十章。)他指出这位“神人”是佛,促使明帝下决心派人西去求法,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如果这件事情是实,那么佛教的学术问题讨论会将以此开始。由是说明佛教的传入是在召开学术问题讨论后才决定的,这对佛学本身而言,又有了一个重大的意义。
佛教传入后,中国历史上不断地召开各种学术讨论会,这些讨论会无外乎这样两种基本模式:一是由官方出面召集僧人和学者共同讨论或争论某一问题:例如南北朝时期梁天监六年(507)武帝出面召集学者和王公朝贵64人召开批判范缜的《神灭论》会议,发表的论文达75篇,主题是讨论佛教因果报应的理论问题,这些论文有的被收到《弘明集》里;二是由寺庙出面召集参会者讨论问题:例如东晋沙门竺法汰为破道恒的心无义,“乃大集名僧,令弟子昙一难之。引经据典,析驳纷纭”,(注:梁慧皎撰、汤用彤校注、汤一玄整理《高僧传·义解二》第192-193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两人争论一天,没有结果。第二天慧远设难,批倒道恒,“心无之义,于此而息。”(注:梁慧皎撰、汤用彤校注、汤一玄整理《高僧传·义解二》第193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这二种基本模式,二千年来没有改变,至今仍然沿袭下来。今天又衍生出另外三种模式:即由学术界出面召开学术会议的模式;民间有钱的人和单位以及寺院出钱资助召开学术会议的模式;一些国外的团体拿钱资助中国的学术活动,召开一些双向交流的佛教学术国际会议模式,所以在当代中国一共有五种会议模式。
 
二、回眸二十世纪初
 
在20世纪上半叶,据笔者所见,佛教学术会议的召开还没有详细的统计资料。当时佛学的研究和出版是繁荣的,学术争论的激烈程度也超过了世纪末,如果能够称上学术会的,据笔者所见,只有1931年在北京华北居士林举办的第一次僧众佛学观摩会,这是一次集柏林寺教理研究院、锡兰留学团、弘慈佛教院、弥勒佛学校四校优秀学生,举行讲演作文比赛的大会(注:《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86册第204页。台北大乘出版社,1978年版。)。这里的“讲演作文”可能就是宣讲论文,然后对之进行评判。至于其它的佛教学术会议,笔者寡闻,还未得见。
民国时期学术会议少,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整个学术活动都是处于分散的状态,学术界虽然有像支那内学院这样的居士佛教和佛学研究团体,以及各种佛学院和学佛团体,但这些团体对诸如讲经的事业很感兴趣,聘请有名的法师讲经的记录不断,作学术讲演的活动,则不多矣。更谈不上召开学术讨论会。其二,在任何时代,学者是要受得清贫和坐冷板凳,像支那内学院这样有名气的佛学团体,也会经常碰到经费不够用的情况,所以开讨论会则是一件奢侈、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其三,佛教在民国时期,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佛学研究也是一些个人的行为,佛教界的地位更是很低的。佛教在官方只是被看作是一种私人的行为,并且时时受到政府的压制和限制,政教之间的矛盾有时也发生厉害冲突,佛教界经常到政府请愿,或者向全国通电,以求援手支持。所以由政府来举办佛教学术会议是根本不可能的。其四,就佛教界而言,也许举办一个比较得体的佛学会议并非不可能,但是由于从事学问研究的僧人是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有经济实力的僧伽也对此不感兴趣,而且佛教界内部散沙一盘,加上整个社会一直处在内乱外辱的大环境下,学术活动更不被重视,僧伽不投入也是自然的事情。总而言之,本世纪上半叶没有召开佛教学术会议的大环境。
 
三、新时期巨变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1978年以前,受极“左”思潮的影响,研究佛学的人很少,虽然有隶属于中国佛教协会领导的金陵刻经处和三时学会这样的佛教研究团体,但是同样也没有召开学术会议的气氛,仅是编辑一些书籍而已。1964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成立了世界宗教研究所,当时正处于“文革”的前夕,还没有展开正常的学术研究工作,所以从整个大环境上看,也就谈不上什么召开佛学学术会议的事情。直到1978年以后,这种局面才得到改观,党和政府重新落实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学术界实现了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方针,佛教的研究成为社会科学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受到学者的注意。从1980年9月在西安举行的“佛教学术讨论会”至今,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已成功地举办了全国性的各种佛学会议达73次。除了国内召开专题学术会议外,还与其它国家召开了双边会议。佛学会议的召开,既给学者之间提供了一个互相切蹉,交流的空间,同时也促进了各地的人才培养,深化了一些专题研究,其效果是显明的。(注:关于国内佛学会议的情况,请参见拙文《近年来我国佛教学术会议活动的综述》,载《宗教》1993年第一期。1993年以后的会议,请参见《世界宗教研究》、《佛学研究》刊出的各种会议报道。由于文章太多,恕不一一举名。)下面将20世纪我国大陆地区召开的一些重要的佛教学术会议做简单的回顾。特别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学术会议不包括香港特区和台湾地区召开的佛学会议,由于条件和资料的限制,笔者未取得这方面的信息,我们只能以后在条件具备时再给予弥补。另外,由于国内的佛学热的影响,一些地方举办的小型或者办的佛教学术会议未被笔者所知,故肯定会有遗漏之处,希望知道这方面消息的人给予补充,以成全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温玉成]《南诏图传》文字卷考释
下一条: ·[向柏松]道教与水崇拜
   相关链接
·欧洲人文学术会议将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林岗]二十世纪汉语“史诗问题”探论
·[萧放]一位老人与一部民间文学百年学术史 ·“中国民俗学关键词”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马千里]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工人歌谣与本世纪打工歌谣的比较研究·[廖元新]二十世纪民间情歌研究评述
·民族学等四学科呈“互通”态势·推动“学科合作” 构建“中国学派”
·学者研讨和反思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学科发展·[杜亚雄]二十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发展之回顾
·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15次学术会议通知(第1号)·[刘继辉]西方理论学说对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的影响
·弘扬传统礼仪 建设文明城市·“中亚史诗”国际研讨会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开幕
·第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学术会议邀请函·[洪修平]对中国佛教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慈鸿飞]二十世纪前期华北地区的农村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第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学术会议通知
·[常建华]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之一)·[常建华]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之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